當前位置:社會 > 正文
              社區“小管家”居民貼心人
              2023-01-05 05:41:18 來源:

              激活社區“紅細胞”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王阿姨,社區現在為65周歲以上老人免費發放退燒藥,您年紀大了,腿腳也不方便,我一會把藥給你送過去啊。”近日,合肥市蜀山區西園街道“紅色小管家”孫自平主動報名成為送藥小分隊成員,挨個給轄區行動不便的老人打電話,送藥上門。

              “我們老兩口子女不在身邊,多虧‘紅色小管家’,什么事都想著我們!”家住光明小區的王奶奶接過孫自平送來的退燒藥后欣慰地說。

              58歲的孫自平是擁有26年黨齡的老黨員,過去在社區工作,也是社區遠近聞名的“熱心腸”。退休后,孫自平充分發揮社區干部的熟人優勢和經驗優勢,在名君家園小區開展疫情防控、化解鄰里糾紛、維護小區治安等工作。2022年,孫自平擔任了社區“紅色小管家”,繼續在社區事務中發揮余熱。很多居民都說“誰遇到難事,找孫大媽準沒錯!”

              “街道讓我當‘紅色小管家’,正好契合我的退休規劃,所以我當即就答應了。”孫自平說。

              “以孫自平為代表的一批老黨員,熟悉黨的方針政策、視野寬闊、協調能力強、管理經驗豐富,讓他們擔任‘紅色小管家’,成為社區黨建‘穿線人’,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西園街道黨工委副書記、辦事處主任鄭林告訴記者。

              合肥市廬陽區海棠街道荷塘社區金荷苑小區是老舊回遷小區,老年人較多,但是,小區內缺少老人休息場地,一些老年居民及其子女多次反映這一問題。“紅色小管家”牛萍匯總大家意見建議后向小區黨支部反映。在小區黨組織協調推動下,前不久,荷塘社區相關部門在小區同心廣場周邊安裝了10余個便民座椅。

              牛萍是一名老黨員,2022年成為金荷苑小區“紅色小管家”,并發動小區黨員、群眾成立了“紅石榴籽”志愿綜合服務隊。“哪里有需要,我們就出現在哪里!”牛萍說。

              針對占道停車、飛線充電、隨意晾曬等不文明現象,牛萍帶領志愿服務隊隊員發起“四色紙”提醒單行動。居民如果連續4次收到紅色提示單且仍不改正,志愿服務隊將會與社區、物業人員一起督促其整改。通過“四色紙”提醒單,小區內不文明現象大幅減少,更整潔有序。

              完善機制提效能

              “很多居民反映小區健身器材時間太長,存在安全問題,沒有孩子玩的器材和場地、沒有像樣的跑道等等,已將問題反映給社區。”

              “上次供水改造后,高層水壓跟不上,無法正常使用——經社區、物業協調,供水公司陸續更換了高層原配件。”

              ……

              翻開合肥市瑤海區“紅色小管家”丁瑞的民情日記,密密麻麻、條分縷析,黑色筆墨記錄問題、紅色筆墨記錄結果。像這樣詳細記錄問題和解決方法的民情日記是瑤海區“紅色小管家”的“標配”。

              2022年,瑤海區把打造“紅色小管家”群眾自治隊伍作為基層治理“源頭活水”工程,構建“紅色小管家”選育管用工作機制,延伸黨的工作手臂,讓“紅色小管家”帶動群眾自治,打破基層治理中黨組織唱“獨角戲”局面。

              “我們從群眾中招募‘紅色小管家’。以自愿為前提,通過黨員報名、網格員推薦、小區黨組織初審、社區黨組織復審、街道黨工委任命等程序,擇優選配對群眾有感情、對治理有熱情、對工作有激情的居民黨員骨干擔任‘紅色小管家’。”瑤海區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介紹。2022年,該區從65周歲以下、具有良好群眾基礎的黨員中擇優招募1053名“紅色小管家”,確保每500戶居民配備2名“紅色小管家”。同時,在小區樓棟張貼公示牌,公示“紅色小管家”照片、聯系方式及工作職責等內容,讓他們主動亮身份、亮職責。

              為把“源頭活水”引入“治理責任田”,瑤海區創新推行“123”管家工作法:記錄好“一個民情日記本”;實現好“兩個關鍵信息群眾都知道”(即小區黨支部書記是誰、“紅色小管家”是誰);做好“三個數據一口清”,即巡訪范圍戶數、重點戶特困戶數、“日周月”巡訪次數。

              瑤海區1053名“紅色小管家”不僅有固定辦公地點,還掛牌履職、亮出身份、公開電話,代表小區黨組織抓小區治理,接受組織指導評價和群眾監督評議。為用好用活“紅色小管家”,瑤海區制定“巡查—反饋—協調—處置—督查—銷號”六步工作流程,健全問題處理閉環機制,治理效能持續提升。

              活躍在瑤海區各小區的“紅色小管家”們,積極亮身份、亮職責、亮服務,切實了解群眾需求和困難,為社區和群眾之間架起溝通橋梁,為基層治理注入紅色力量和新活力。“‘紅色小管家’就住在小區里,上門快、解決問題也快。”和平路街道一名居民說。

              練好內功強本領

              為幫助“紅色小管家”縮短上崗“磨合期”,盡快融入小區治理工作,合肥市高新區24個社區舉辦33場“紅色小管家”聘任儀式暨業務培訓會,制定工作職責清單,明確“紅色小管家”工作職責,聚焦“日常巡查走訪、收集社情民意、配合疫情防控、開展文明創建”等工作,建立47個工作臺賬,做到每日、每周、每月均有走訪記錄,建立底數、需求和服務等3個清單。

              高新區相關部門組建81個幫帶小組,廣泛開展社區“兩委”班子成員“老帶新”“傳幫帶”活動,堅持干中學、學中干,提升“紅色小管家”業務能力。制定“紅色小管家”考核管理辦法,將收集信息、參與志愿服務、化解鄰里糾紛等納入考核范圍,推動形成能者上、優者獎、庸者下、劣者汰的正確導向。

              “怎么宣傳介紹黨的方針政策、怎么與居民交談、怎么安撫居民,這些問題需要技巧,要注意工作方式。”參加培訓后,高新區興園南區“紅色小管家”湯道義有感而發。

              西園街道在居民黨員中招募了有能力、肯擔當、善作為的56名居民黨員擔任首批“紅色小管家”,自2022年9月5日起正式上崗,已完成第一季度考核,大部分“紅色小管家”均為考核稱職。截至目前,該街道“紅色小管家”已收集并自行解決問題300余條,通過小區黨組織牽頭議事協調解決問題30余件。

              西園街道黨工委副書記、辦事處主任鄭林介紹,西園街道2023年計劃按每500戶配備2名“紅色小管家”的標準,配齊124名紅色小管家,現正摸底宣傳。后期將統一培訓“紅色小管家”并定期考核。同時,為他們配備紅色馬甲、工作證、民情記錄簿、聯系卡等。全面推行“有事專找小管家”工作法,督促指導“紅色小管家”建立工作臺賬,按“三亮一做”要求,在小區、樓棟公示欄上,及時更新完善信息,方便居民聯系和監督“紅色小管家”。

              為整合基層社會治理力量,合肥市提出,將小區內“兩代表一委員”、在職黨員、離退休黨員、居民骨干、物業公司優秀黨員以及快遞員、外賣送餐員、網約車司機等新就業群體吸納為兼職小管家。常態化選派退出領導崗位干部到所在社區擔任基層治理指導員。依托小區小管家、基層治理指導員,共同做好服務群眾、矛盾調處、疫情防控、平安建設、文明創建等小區治理各項工作,讓黨員群眾成為基層治理主角,第一時間服務居民群眾,第一時間調解鄰里糾紛,第一時間排查矛盾隱患。2022年,該市有1萬余名“紅色小管家”投入社區治理。

              關鍵詞:
              責任編輯:zN_0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