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金融 > 正文
              土拍等待戈多
              2022-12-13 10:48:39 來源:

              文/樂居財經許淑敏

              大熊(化名)是某房企投拓人員,這一年的工作量少了50%。他所在的房企,從去年下半年就已經停止拿地,去年底架構調整,投資部幾乎全部裁撤,僅剩幾個人留守。

              他們雖然關注各個城市的土地掛牌信息,但也僅限于關注,畢竟沒有拿地指標,工作內容更多是處理手頭上的資產、疏通各方關系。


              (相關資料圖)

              最近政策暖風頻吹,“三支箭”齊發,房企融資利好不斷,大熊說,這些資金最終指向“保交樓、保交付”,短時間內難以促進投資信心,沒有多余的資金。

              但不能否認,市場確實在發生改變。特別是集中供地出現常態化的傾向,各城市土地掛牌信息增多,這是比較明顯的信號。

              自去年2月推出“集中供地”以來,22個試點城市采用的是全年三批次競拍的模式,而如今,土地出讓已經不再限于“三批次”,趨于常態化。

              無錫、蘇州、徐州等城市已經完成了2022年第五批集中供地,而南京、北京等城市也發布了第五批集中供地的信息。甚至徐州、武漢已經上線了第六批集中供地地塊,速度極快。

              問及市場變化之后工作是否會有改善,大熊也只是感嘆:“大概就是暫時不會再裁員了吧,新拓土地還是比較謹慎。”

              從目前看來,各地的土拍成交仍趨于低溫,冷熱分化較大,除了個別核心區域的優質地塊以外,大部分地塊成交都要靠央國企、城投托底。之前土拍規則放松已經無法帶來市場的變化,而“集中供地”規則逐漸放寬,或許能帶來一絲希望。

              多輪“常態化”

              變化是從今年初開始,多地陸續調整供地節奏,將土拍批次由3批調整為4批。9月份是個轉折點,武漢首先宣布,將在9月、10月、11月繼續安排3個批次(第四、五、六批次)的集中供地,全年供地次數達到6批次。

              而長沙更直接,成為第一個跳出“集中供地”的試點城市,宣布今后不再按年度批次推介土地,更改為年度常態化持續更新推介。

              隨之,南昌也表達了退出“集中供地”的態度。10月底,江西省住建廳發布通知稱,將持續完善房地產政策,積極爭取國家有關部委支持,力爭將南昌從“集中供地”城市名單中調出。

              這些通知都引來了不少猜測,“集中供地”或將逐步取消,回歸常態化土拍的節奏。

              從落地來看,確實有這種趨勢。截止目前,無錫、蘇州、徐州等城市已經完成了2022年第五批次集中供地,而武漢、南京、北京等城市也發布了第五批次集中供地的信息。甚至徐州已經上線了第六批次集中供地地塊,速度較快。

              樂居財經發現,這些急著推出五批次、六批次的城市,大部分都是往年熱度比較高的城市,并且以長三角區域為主,比如蘇州、徐州、無錫、南京,但今年土拍熱度不夠,普遍零溢價。

              蘇州的急迫可以理解,作為新一線熱點城市的代表,向來是開發商搶地的熱門城市。但從今年的集中供地情況看,前三批集中供地平均溢價率還能維持在3%左右,而到了第四批集中供地,推出的18宗土地全都底價成交,十分冷清,陷入全年低谷。

              蘇州第五批集中供地適時調整,推出了3宗工業園區核心地塊,其中2宗觸頂成交、1宗溢價成交,成功讓熱度回升。

              尤其園區06號地塊開拍1分鐘內,就出現了5組報價,這在當前市場是難得一見的搶地場面。最終地塊啟動線下搖號,招商、廈門建發、中海、華潤置地等四家入圍,由建發搖中,成交價15.67億元,成交樓面價約3.33萬/平方米,溢價率15%。

              徐州也同樣境況,今年前幾批土拍基本為零溢價,每次只花幾分鐘就結束拍地。到了第五批集中供地,只用了4分鐘就火速成交21宗宅地,僅有老煙廠地塊溢價0.32%,而翠屏山VWO因無人報價流拍,可謂慘淡。

              無錫甚至連后面幾批集中供地,都不見回暖跡象。第五批集中供地未實行預申請制,土地直接掛牌出讓,不確定性更大。最后14宗涉宅用地(包含2宗定銷)均底價成交,總計攬金224億元。

              南京也在不斷調整土拍規則,適當降低門檻。第三批集中供地,拿地前、拿地中規則基本不變,但拿地后未設置商品房毛坯限價,放松了商品房售價限制。

              但熱度還是無法回升,南京第四批集中供地涼意明顯,打算發力第五批次集中供地,換種打法,供應規模大幅上升,但均為低總價地塊。第五批次供地預計推出15宗地塊,總建筑規模約91.78萬平方米,起始總價僅56億元。

              而武漢第五批集中供地在開拍前一晚,將10宗地的拍賣時間延后。最終12月8日,武漢第五批集中供地第一場拍賣活動,僅底價成交4宗涉宅用地,攬金24億元。

              不同于其他城市,北京第四輪集中供地顯示回暖趨勢。克爾瑞分析稱,本輪北京土拍的整體溢價率不僅是今年最高的一輪,也是第四輪集中供地整體溢價率最高的城市。

              主要是北京此輪土拍限制減少,兼顧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大部分項目不設置“90/70”戶型限制要求,契合多樣化市場需求,再加上地塊本身價值足夠,熱度回升只是時間問題。

              這可能就是“少量多次”供地目的所在,以更加契合市場的方式,吸引更多房企繼續投資,為土地市場注入信心。

              低迷困境

              即便放寬“集中供地”的要求,能夠在短時間內回暖的城市也不多,僅有杭州、北京等熱度城市仍能保持熱度。但不管熱度是否回升,這些城市都需要盡快推出土地,以完成供地計劃,補充財政。

              數據顯示,2021年,北京、南京、武漢、蘇州等城市賣地收入(經營性用地)在全國城市排名均進入前十,基本都超過1400億元。可以說,對于土地財政的依賴度不小。

              對比可知,去年蘇州的三輪集中供地土地成交金額達到1113億元,而今年五輪集中供地下來,僅僅943億元。而北京,今年四輪集中供地攬金超1615億元,仍低于去年三輪集中供地成交總金額1905億元。

              土拍市場熱度降低,全年供地計劃難以完成。機構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11月24日,22城計劃供應商品住宅用地12875公頃,實際供應土地面積7135公頃,供地計劃完成率僅55%。

              房企拿地積極性不高,無法真正讓市場回溫。業內表示,最近確實有政策來鼓勵和支持企業拿地,除了融資渠道放松,還有“集中供地”放松,但是房企拿地得有錢,并且得掙錢,現在房子賣不出去,房企回款艱難,根本沒錢拿地,這才是痛點。

              問題又回到房企本身。自去年以來,不少房企已經明確表示停止拿地,而繼續拿地的房企則以審慎的態度,只看核心城市的優質地塊,非必要也不拿地。CRIC數據披露,2022年前11月來看,投資“暫停”的房企依然超過30家。

              房企投資指標一般與銷售回款掛鉤,拿地投資預算會根據銷售回款制定。在各地樓市持續探底的情況下,市場不明朗,投資自然也就擱淺。

              2022年11月,重點30城成交面積環比下降了14%,同比跌幅擴至30%。與此同時,TOP100房企單月銷售規模同比降低25.5%,持續低迷狀態。

              大多數房企不再新拓土地,并以保守態度觀望市場。

              因此看到,今年各城市拿地的房企,大部分都是央國企,或者各地的城投公司,他們都是以托底的目的出現。數據顯示,截至今年7月,城投類公司在22城的集中供地中的拿地金額近9000億元,占總金額的28%,拿地幅數超過1000幅,占總幅數的38%。

              下半年,財政部發布了限制城投平臺大規模托底拿地的政策,但政策效應傳導,還需要時間。地方城投平臺依然還在拿地,像是無錫第五批集中供地,城投公司拿地比例竟然超過80%,比例之高。

              而這樣的托底情況,顯然不可持續。地方城投財政資金有限,加之其操盤項目能力也有限,可能還會對未來樓市發展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

              另一邊,樓市放松政策不斷出爐,放松限購、放松限貸、放松限價、放松限售、公積金、稅費減免、購房補貼等政策頻出,土地市場放松已是自然而然。

              “地市”某種程度上決定了未來樓市的走向。集中供地節奏轉向、尋求土拍回溫,正是為了轉變購房者對于樓市預期的看法。

              松緊“風向標”

              自去年2月推出“集中供地”以來,22個試點城市開啟全年3批次競拍的模式,土拍市場僅在去年首批集中供地之時掀起過“高熱度”,此后隨著房企融資受阻、流動性壓力驟增等多種情況出現,土地市場降溫明顯,底價成交、流拍頻出。

              2021年首批集中供地的時候,甚至頻頻出現房企多馬甲搶地的現象,可見熱度之高。當時,22城首批集中供地中,土地出讓金總額10705億元,綜合溢價率高達15%,與之后的土拍驟冷形成鮮明對比。

              2021年第二批集中供地,22城土地出讓金總額僅6441億元,綜合溢價率跌至4%。市場轉冷與房企陷入融資困難相關,也正是那個時候開始,行業進入下行周期。

              此后2021年第三批集中供地,多城對土拍規則作出了一些調整與優化,放松對競買資格、地塊起拍價、土地款支付周期等要求,以期市場回溫。當時,無錫、蘇州等城市均下調了保證金比例,而杭州、蘇州等城市放寬了土地出讓金的支付條件,允許開發商“分期付款”等。

              這些方式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房企投資的資金壓力,但解決不了根本問題,土拍市場依然延續著冷清的狀態。

              集中供地的初衷,是為了讓土地市場回歸常態,遏制地價虛高的現象,從而平抑房價。如今各地的土地市場大都以底價成交,只有少部分優質地塊存在溢價,未來房價水平會趨向穩定,目的基本達成。

              而當前亟需解決的問題是房企拿地積極性,看不到更多利益空間,房企投資熱情消退。因而適時放松“集中供地”,靈活調整,可以促進市場良性發展。

              之前土拍規則放松已經無法帶來市場的變化,而“集中供地”逐漸放寬,或許能帶來一絲希望。這意味著未來房價上漲預期有所好轉,購房者信心將提升,房企亦有動力進行投資。

              盡管當下銷售端仍不樂觀,市場信心未真正恢復,但從最近房企融資放松、土地端逐漸回歸常態的信號看來,過一段時間,銷售端或許會出現改善的跡象。

              關鍵詞: 土拍等待戈多
              責任編輯:zN_1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