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際 > 正文
              亞投行行長:面對流動性收緊 已準備好為最脆弱國家提供支持
              2023-03-26 18:45:09 來源:


              (相關資料圖)

              3月26日,在以“經濟復蘇:機遇與合作”為主題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3年年會上,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行長金立群表示,疫情后的世界正面對多重挑戰,一方面是長期高通脹持續、勞動力市場緊張、大宗商品高價格產生了溢出效應,這可能使得各國央行持續收緊貨幣政策。與此同時,疫情期間的支持政策也導致了更高的政府債務,全球的債券收益率在上升,而債券價格卻在下降。

              金立群表示,新興市場所面對的這些挑戰不容小覷,現狀可能對高負債國家帶來巨大壓力,對于一些發展中國家來說,他們的局勢可能更加令人不安。很多發達國家的銀行系統也面臨著危機,對于未來走向的判斷,專家們出現了意見分歧,什么時候會重現低通脹、低利率的時代?還是說未來就是一個高通脹、高利率的時代?

              更高的不確定性就意味著投資者的風險承受能力發生了變化。金立群認為,在這種悲觀的情緒下,需要更多的投資,尤其是基礎設施投資。

              “當流動性繼續收緊的情況下,我們要幫助那些沒有償付能力的國家。亞投行已經準備好為這些最脆弱的國家提供支持,我們增加了多邊的協助,包括對巴基斯坦和斯里蘭卡的援助。另外也在考慮給土耳其在地震之后提供支持。”金立群稱。

              金立群表示,在不確定的時代,多邊體系的運行將會決定人類的未來。我們可以從文明的長河里看到,必須繼續推進全球一體化以及全球合作。

              “在大國競爭的時代,多邊主義為小國提供了發聲的機會和渠道,因為他們可能獨自發不出特別響亮的聲音。當前在治理體系方面我們需要改革,讓發展中國家在多邊框架下有更多的參與,促成更多共識形成。”金立群表示,亞投行倡導多元化的聲音,對于問題會進行各方探討,這樣能夠更好地支撐未來可持續發展的路徑。

              同時,金立群也談到,對多邊體系的改革也必須推進,它是一個不斷進行的過程。改革有時候是改主干,有時候可能是在細枝末節的優化和調整,但不管怎樣改革必須有長遠的眼光,而且改革可能比我們有生之年更長。只有這樣,多邊主義以及來自不同背景、不同發展水平的國家才能夠共同協作,為未來可持續的發展作出貢獻。

              (文章來源:澎湃新聞)

              關鍵詞:
              責任編輯:zN_2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