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熱點推薦 > 正文
              兩岸農業合作大有可為
              2023-03-26 08:45:57 來源:


              【資料圖】

              正如有臺農所說,茶葉是兩岸交流合作的使者。兩岸同根同源,兩岸農業也同出一源。中華民族農業文明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兩岸共同的資源寶庫,也是兩岸血脈相連的見證。兩岸恢復交流30多年來,農業是起步最早、基礎最好、成效最明顯的領域之一,也是優勢互補、互利雙贏的領域。兩岸農業交流合作具有天然的優勢和強大的基礎。

              “民之大事在農。”臺灣在農業領域擁有獨特的資源稟賦和發展優勢,同時發展中也面臨島內資源匱乏的困難。兩岸農業交流合作,為臺灣農民提供了更廣闊的天地和機遇。一批批像謝東慶、李志鴻、陳耘嘉一樣的臺農跨越海峽,在這里耕耘,在這里收獲,也在這里扎根。漳平臺灣農民創業園的故事,是兩岸農業交流合作的精彩篇章,也是兩岸一家親的生動實踐。

              兩岸一家,親望親好。從2018年的“31條惠臺措施”,到2021年“農林22條措施”;從創建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到設立臺灣農民創業園……大陸始終秉持“兩岸一家親”理念,持續為臺農提供更多優惠政策和貼心服務,不斷為兩岸農業交流合作探索新模式。

              兩岸農業交流合作,也為鄉村振興增添新活力。以漳平臺灣農民創業園為例,園區以高山茶種植為特色,引進臺灣優良茶樹品種、精細栽培技術,同時學習借鑒臺灣發展休閑觀光農業理念,發展以茶文化為主題的休閑觀光旅游業,既促進當地勞動力就業、增收,又推動了農業轉型升級。

              兩岸一家親,鄉村共振興。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兩岸農業交流合作迎來了新的機遇。廣大臺灣農民抓住政策優惠與發展機遇,充分發揮臺灣農業優勢,廣泛參與到大陸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中來,定能為促進兩岸關系和平發展、融合發展不斷注入新動力。


              《 人民日報 》( 2023年03月26日 06 版)

              (責編:喬業瓊、楊迪)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關鍵詞:
              責任編輯:zN_2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