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社會 > 正文
              入梅首日 安徽省多地迎強降水
              2023-06-19 07:46:27 來源:

              “上周六,是全省入梅的第一天,受梅雨帶影響,白天開始合肥就進入陰雨模式。到了次日凌晨,雨勢越來越大,合肥市氣象臺連發暴雨預警。接下來,除了在新一輪工作日的首日,合肥還有陣雨或雷雨外,其他時間或以多云到陰天為主。但隨著梅雨季開啟,大家要更加關注天氣預報,出門攜帶雨具。

              入梅首日,強降水如約而至

              6月17日,安徽進入梅雨期。17日至18日清晨,合肥市出現強降雨天氣,全市普遍出現中到大雨,部分地區出現暴雨。17日6時至18日6時,全市平均降雨量達到46毫米,1個觀測站超100毫米,74個觀測站超50毫米。最大累計降雨出現在繞城高速K91(新站區三十頭附近),達到104毫米;最大小時雨強同樣出現在繞城高速K91,達到57毫米。


              【資料圖】

              為應對強降雨天氣過程,6月16日17時,合肥市氣象局發布重大氣象災害(暴雨)四級應急響應,17日22時,提升為三級應急響應。18日2時41分,合肥市氣象臺發布暴雨藍色預警,3時55分,變更發布暴雨黃色預警。

              入梅偏晚因副熱帶高壓

              和北方冷空氣影響

              梅雨氣候的判別標準是什么?目前安徽按照國標《梅雨監測指標》,綜合逐日降水量、雨日、日平均氣溫和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脊線南北位置,確定入出梅的日期和梅雨量等指標。按照國標,安徽淮河以南處于梅雨區,并劃分為沿江江南和江淮之間梅雨區。

              據安徽省氣候中心發布的數據顯示,安徽淮河以南平均入梅時間為6月15日,出梅為7月12日,梅期長27天(其中沿江江南平均入梅日為6月15日,出梅日為7月10日,梅期長25天;江淮之間入梅日為6月21日,出梅日為7月12日,梅期長21天)淮河以南入梅最早是1995年5月24日,最晚的是1982年7月9日;出梅最早是1971年和1988年,均為6月23日,最晚是1998年8月4日。

              今年的梅雨季姍姍來遲,到底是什么原因?持續了3年的拉尼娜事件于今年3月結束,隨后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溫增暖明顯,受此影響,春季以來西太平洋低層風場總體為氣旋式異常。此外,6月以來東北冷渦活動頻繁,東亞環流經向度大。這樣就使得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偏東,不利于南方水汽向安徽輸送,導致入梅偏晚。

              周三迎夏至,

              全省大部分地區降水暫歇

              本周天氣將如何發展?6月18日,安徽省氣象臺預報,預計19日至20日雨帶南壓,沿江江南部分地區有大雨。21日至22日全省大部分地區降水暫歇,僅江南南部仍有降水。23日至26日,自南向北還將有一次降水過程。

              氣溫方面,6月18日至19日,安徽最高氣溫普遍30℃以下。20日起淮北地區氣溫明顯升高,北部將出現4天左右的持續性高溫天氣,其中22日至24日局部最高氣溫可達39℃;淮河以南無明顯高溫天氣。由于空氣相對濕度較大,悶熱感會加劇,提醒大伙需做好防暑降溫工作。

              6月21日,我們將迎來夏至節氣。夏至過后,雖然太陽直射點開始從北回歸線逐漸向南移動,北半球白晝開始逐漸變短,但由于太陽輻射到地面的熱量仍比地面向空中散發的多,故在其后一段時間內,氣溫將繼續升高,因此有“夏至不過不熱”的說法。合肥通客戶端—合報全媒體記者 邵曉杰

              關鍵詞:
              責任編輯:zN_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