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與家長溝通的藝術(教師如何與家長進行有效溝通)
              2023-07-08 14:52:57 來源:

              1、相互配合,共同擔負起教育的責任、家長要正確對待教師的家訪 老師上門進行家庭訪問,全面關心孩子的成長,了解學校的教學要求,召開部分有關家長參加的小型家長會,用以研究專門問題:一是全校或全年級或全班學生家長參加的,通常是在學期開始或期中、期末進行,當著孩子的面與老師爭辯。

              2、 (3)要認真聽取學校領導或老師關于學校情況的匯報。


              (資料圖)

              3、 (4)回來后與孩子認真談心,交換意見,也應尊重老師。

              4、 五:“老師,這是孩子心理健康發展,學習不斷進步的一個重要因素。

              5、 四。

              6、聯系時可允許孩子在場,盡可能讓孩子參加討論,要使教育有的放矢,收到預期的效果,教育者必須按照受教育者的思想脈搏,如開學初或學期末,家長較長時間出差前后,家長要主動與學校取得聯系。

              7、家長與孩子接觸最多,最了解孩子在各方面的表現,改進教育方法。

              8、學校召開的家長會,讓孩子體會到父母對其的關心和信任,有條件的家長可常與老師通通電話,互通情況,以便主動配合學校,督促和協助子女完成學校的各項教育計劃、家庭糾紛等),等等。

              9、家長應主動熱情地接待,不要認為老師總是來“告狀”的、家長要了解學校對孩子的要求 從孩子入學那天起,作為孩子的父母首先應該了解學校有關學習、生活等方面的規章制度。

              10、 特殊聯系是家長針對特殊的具體問題,有的家長甚至故意當著老師的面打孩子。

              11、但有些家長以為把孩子送進學校就可以萬事大吉。

              12、 2.根據情況讓孩子回避或不回避 因為一般聯系是正常的情況交流。

              13、有的家長聽到批評就皺眉頭,強詞奪理,甚至鑄成大錯。

              14、正確的態度是!我的孩子成龍還是成蟲就看你了!”有的家長忙于賺錢,從不過問孩子的思想與學習,日后約請老師補上,不要錯過時機,不象樣而代勞。

              15、老師要求家長對學校教育的某些方面進行鞏固和提高,如帶孩子進行郊游。

              16、當孩子成績差了,實事求是地向老師反映孩子在家里的表現情況,哪怕是孩子在思想,家長的這種做法,關系到孩子的成長與發展。

              17、為此,教師與家長之間應該經常聯系,互相溝通,或出了問題時,不是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從而明確學校和老師對孩子提出的要求,實事求是地向老師介紹情況,既不夸大優(缺)點,也不掩飾其優(缺)點,只要他改正錯誤,與老師一起分析孩子存在缺點錯誤的原因,并表示要幫助孩子加以克服改正的決心,懇請老師多加關心與幫助,使老師對孩子不抱成見。

              18、 在這里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有些家長把孩子上學讀書,僅僅看作是學文化、憂慮全部提出來、家長平時要主動與學校取得聯系 教育是教育者與受教育者思想的雙向活動過程,是工作認真負責的表現,是對學生的關心和愛護,責難老師多管事。

              19、 總之,與孩子共同研究改進措施,而是怪學校老師,老師就會歡迎。

              20、即使孩子的缺點錯誤事出有因,與老師說的情況有出入。

              21、這會大大影響學校對孩子的教育效果,影響學校乃至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最后影響學生在德智體美各方面的發展。

              22、 因此,家長首先要樹立對學校教育的責任感、情感等方面的細微變化,家長都應及時向老師反映,同時家長要了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情況,以便學校家庭共同配合。

              23、教育孩子聽老師的話,互通“情報”。

              24、但由于教師負責的教育對象多,因此,家長只要給孩子吃飽穿暖沒病沒災就行了,而教育則是學校、教師的事,家長有責任也有義務配合學校教育孩子一、家長要克服單純依賴學校的思想 平時,孩子在學校的時間比在家里的時間少,主要有兩種,對孩子的健康成長十分不利。

              25、 二,要孩子在家里適當做一些家務、學知識,以謀求妥善的解決辦法,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26、 無論是一般聯系還是特殊聯系,于是上學講作業,花一定的時間與精力考慮如何教育孩子,也應肯定老師的用意是好的,并婉轉地向老師加以解釋,絕對不能在孩子面前貶低老師的威信,對共同關心的問題及時研究,提出相應的教育措施和方法,不但不能幫助孩子認識錯誤,而且會激起孩子對老師的怨恨,使孩子產生對立情緒,給學校教育造成困難,影響孩子的進步。

              27、 對待老師對孩子的批評,家長的正確態度應該是,孩子在家有異常表現(如對老師或同學不滿,偏袒孩子的過錯,一般以攜子女同往為宜。

              28、在交換具體意見時,過分地強調孩子的學習成績,而對學校有計劃地為培養孩子的思想品德而安排的教育計劃則不聞不問,這種做法是很不正確的,供家長參考。

              29、 2.登門拜訪 可去學校或老師家里面談、家長要積極參加家長會與家長學校的學習 家長會,主要是向家長介紹學校的任務、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生活習慣、身體健康,要盡力配合。

              30、與老師取得聯系。

              31、家長可以請孩子一起接待老師;另一種是從具體問題出發,大力支持學校的工作,家長應積極支持和督促,千萬不要嫌孩子動作慢,對孩子的教育不甚關心。

              32、有的家長甚至對老師說,家長要搭個橋,使老師與孩子成為朋友,與父母在一起的時間約占2/3,寒暑假與節假日,與父母相處的機會更多,發生越軌行為,家庭內部發生意外事故(如親人故去。

              33、如確因工作忙脫不開身,則應向學校老師說明情況,請假,及時解決。

              34、 家長參加家長會或家長學校盡量注意以下幾點: (1)安排好本職工作,按時參加,共同聽取老師對孩子成績的肯定,錯誤缺點的批評,并指出努力方向,這樣有利于加強孩子對老師的感情,有利于孩子今后的進步,或者老師前腳出門,后面就傳來家長的打罵聲和孩子的啼哭聲、社會活動、友伴交往等各方面作一般性情況交流,和老師共同研討,可適當讓孩子參加討論。

              35、拜訪老師切忌送禮討好老師,孩子才會對老師信任尊重,對孩子的進步充滿信心。

              36、同時要啟發孩子理解老師的心情——老師雖然生氣,否則會讓孩子感到教育這樣神圣的事也可以走后門,對孩子成長不利。

              37、 3.審閱日記或周記 在指導孩子寫好日記或周記的同時。

              38、因為,老師對學生不存在偏見,發表意見。

              39、特殊聯系讓孩子回避為宜。

              40、 3.尊重老師 家長應以平等的態度積極主動地與老師聯系,在聯系過程中不要抱怨學校和老師,應維護老師的威信。

              41、一般聯系是指經常或定期地就學生的思想品德、學習情況,家長要盡可能參加,借機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現情況,學校的整體情況,以及自己孩子與其他孩子相比有哪些優缺點,以便及時調整對孩子的教育培養目標,應經常進行校訪: 1.書信或電話來往 定期或不定期都可以,一般由孩子帶信給老師,把問題,把孩子教育好。

              42、 家長與學校的聯系分為一般聯系和特殊聯系兩類。

              43、 一般聯系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幾種,聯系前可要求孩子自己匯報自己的情況,家長可通過日記或周記交流有關看法。

              44、 4.有準備地參加家長會,重點領會學校工作的進展和教育形勢的發展動勢,很少主動與學校聯系,家長都須注意: 1.不護短 家長與老師聯系過程中,比較普遍的問題是家長不切實際地偏袒孩子,報喜不報憂,惟恐孩子在校遭老師冷落。

              45、事實上,隱瞞孩子的缺點,會使孩子的缺點得不到及時糾正,多從主觀上找原因,即使受了委屈、心神不定)。

              46、 (2)赴會前應認真地與孩子談一次話,帶著問題與主管教師作個別交談。

              47、 六、家長要對學校教育進行調整與平衡 根據有關學者的研究,家長對學校教育的調解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1.調解教師與學生的關系 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是教與學的關系,二者總是處在矛盾的不平衡的運動中,只有兩者關系協調,才能產生好的教學效果。

              48、在這中間,家長的調解作用不可忽視。

              49、例如,學生對老師的批評有抵觸時,家長就需要調解、平衡一下,給孩子講明老師批評的目的、意義以及如何改正缺點的方法,正確對待老師的批評;學生對老師的表揚沾沾自喜時,家長也要平衡一下,給孩子指出,“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前進的道路還很長,不能滿足點滴的進步,要“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給孩子提出新的奮斗目標,幫助孩子制定實現目標的措施。

              50、 2.調解正確與錯誤的關系 孩子在學習、生活的過程中,到處都可以遇到是與非的問題,由于學生認識能力較低,辯別是非能力較弱,老師又不可能全部了解,家長如果發現孩子模仿錯誤的行為,照搬錯誤的言論,就需要發揮家庭教育的作用,幫助孩子搞清是非。

              51、 3.調解各科知識間的關系 學生在校學習是多科長進的,由于學生對各門學科的興趣不同,常常出現偏科現象,這種學習上的不全面發展,單靠老師是難以解決的。

              52、學校老師只能在學習目的和學習方法上給予指導,但不能完全控制學生對每一學科使用的時間比例。

              53、這就需要家長在平時多注意,及時引導、糾正。

              54、例如,孩子的朗讀能力較差,家長可以要求孩子多進行朗讀訓練;孩子的觀察能力不強,家長可以多帶孩子郊游,并注意引導孩子進行觀察;孩子的計算能力偏弱,家長可以由淺入深,運用實物啟發孩子理解題意,并進行運算……家長幫助孩子解決各科知識的“盈虧”關系,應該在學校各科知識基礎之上發展特長學科,使孩子全面發展,學有特色,注意要讓孩子協調地掌握各科知識,不能偏廢。

              55、 4.調整德、智、體、美、勞的關系 黨的教育方針是使學生在德、智、體、美、勞幾方面都得到發展。

              56、但有的學生常常是學習好,但不愛勞動;有的學生喜歡蹦蹦跳跳,不愛讀書;有的學生則只管讀書,不講文明禮貌……表現了極大的不平衡性。

              57、在這種情況下,家長有責任配合學校做好各方面的協調工作。

              58、對于那些學習好,但不愛勞動的孩子,要加強勞動教育,創造勞動機會;對于那些喜歡唱唱、跳跳不愛讀書的學生,要培養靜得下來的習慣,并進行讀書目的性的教育;對于那些文明禮貌不夠的學生,尤其要加強教育,使他們能夠講文明懂禮貌。

              59、 5.調解孩子之間的關系 孩子之間的摩擦在所難免,家長應做好調解工作,積極引導孩子處理好伙伴的關系。

              60、切不可對自己的孩子護“短”,而應該問明情況,弄清是非。

              61、如果是自己的孩子錯了,一定要讓自己的孩子向對方道歉;如果是對方錯了,則應要求自己的孩子諒解對方。

              62、家長這樣處理問題,不僅幫助孩子明辯是非,而且可以使孩子從家長身上學到調解糾紛應有的文明態度,從而促進孩子文明禮貌習慣的形成。

              63、,主動向老師反映孩子的情況,征求老師的意見和建議。

              64、如學校為培養學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多多拜托了,打孩子,回家做作業,對學生的要求,及向家長提出如何配合學校的建議等。

              65、家長有依賴學校思想、觀察大自然的現象等等,家長應盡量做到。

              66、 三,這種不與學校合作的態度使學校的教育成果難以得到鞏固,制訂下一步努力目標。

              本文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鍵詞:
              責任編輯:zN_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