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下旬筆者應邀去了趟東京,和國內資深經濟學專家一同去調研考察,這也是疫情之后首度走訪日本。
2023年年初至今,日本經濟明顯復蘇,從樓市到股市均漲勢驚人,給本國經濟帶來了強勁動力,也引來了眾多國際投資者的目光。在人們的眼中,日本經濟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一直處于“躺平”的狀態中。一談到日本經濟,就是通縮、人口老齡化、經濟停滯,總之沒什么好詞。現在大家似乎正在改變這些觀點,日本經濟開始變得越來越有朝氣。
筆者此次的日本之行僅持續了5天的時間,屬于典型的“走馬觀花”,但依然可以感受到經濟復蘇給人們帶來的那種精氣神。回國后筆者又去翻閱了日本的一些資料,才發現日本經濟的確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復蘇。對于長期低迷的日本經濟來說,這有點“久旱逢甘霖”的感覺。日本經濟目前的復蘇能否持續尚未可知,但近30年,甚至是二戰后,其發展的歷程經常會引起筆者的思考。
(資料圖)
二戰后日本經濟增速曾長期保持在高位,但后來又出現了長時間的經濟停滯,為什么會是這樣?這些疑問自青年時代就一直困擾著筆者。此次的日本之行雖然只是匆匆一瞥,但這種思考卻一直沒有停止。現在筆者就通過一篇簡短的游記來淺析這些疑問,希望可以起到拋磚引玉的效果。
復蘇中的日本經濟
雖然有著種種缺陷,但在談論經濟增長的時候,國內生產總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簡稱GDP)仍然是我們使用的首要指標。根據日本政府8月15日發布的數據,按照可比價格計算,2023年第2季度日本GDP環比增長了1.5%,折年率約為6%,連續三個季度保持正增長,大大超出了市場預期(GDP年增速3%左右)。
從通脹上看,日本7月的消費者價格指數(Consumer Price Index,簡稱CPI)同比上升了3.1%,連續23個月同比上升,且連續11個月增幅超過3%。對于一個長期處于通縮狀態中的經濟體來說,出現3%左右的CPI同比增速無疑是一件令人欣喜的事情。
再來看股市,今年以來日經225指數較去年底大幅上漲,屢次刷新1990年8月以來的最高水平,而且正在逼近1989年12月29日的38957歷史最高點。
最后來看樓市,這幾年東京首都圈房價持續上漲,今年以來更是有些漲勢驚人。據日本不動產研究所8月中旬公布的《2023年上半年首都圈新建公寓樓市場動向》報告顯示,包括東京都、千葉縣、埼玉縣和神奈川縣在內的東京首都圈,公寓樓一年間房價平均漲了26%,而東京核心區高層公寓樓的漲幅更是高達40%以上,部分新建公寓甚至比去年同期上漲了約60%。
GDP,CPI,股市,樓市,都在上漲,這帶動了民眾生活水平的提高,自然也給全社會帶來了一份久違的快樂感受。這種欣快的情緒,哪怕對于筆者這樣一個外國人來說,也是深受感染。可能你會覺得現在日本的經濟表現沒什么大不了的,但假如你了解日本經濟在過去30年中的曲折歷程,了解日本民眾對經濟發展充滿失望的情緒,或許你就不會這么想了。
三次夭折的復蘇與當前的復蘇
對日本經濟來說,過去30年雖然經常被認為是經濟發展停滯的30年,但實際上在此期間日本經濟也出現過至少三次復蘇,只不過這些復蘇都比較短暫,還沒形成趨勢就夭折了。
第一次復蘇:1994年到1996年
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1988年日本的GDP同比增速達到了階段性的高點——6.7%,此后該指標一路下跌,直到1993年沉入谷底——-0.5%。1994年,日本經濟終于開始止跌回升,到1996年,日本的GDP同比增速已反彈至3.1%。但有些不幸的是,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了。在危機中,泰國等亞洲國家的貨幣紛紛大幅貶值,這使得日元出現了升值的態勢。日元升值不利于出口,而出口又是日本經濟增長最重要的引擎之一,結果這導致日本的經濟增長受到了嚴重的負面影響。1997年至1999年的GDP同比增速分別為1%、-1.3%和-0.3%,經濟出現明顯衰退。
第二次復蘇:2003年到2007年
2003年到2007年,日本經濟出現了一次溫和的連續的復蘇。在5年的時間里,日本的GDP同比增速有高有低,大體上維持在1%到2%之間,只有2004年達到了2.2%。這段時間的經濟增長雖然沒有大的驚喜,但也沒有太令人失望。
隨著經濟的持續增長,日本的物價水平也開始回升,經濟逐漸擺脫了通縮。但鑒于2000年8月日本央行加息0.25%之后僅維持了半年就降息的烏龍事件,此次日本央行明顯更為謹慎。直至2006年7月,日本央行才將無擔保隔夜拆借利率上調至0.25%,后又于2007年2月上調至0.5%。
然而,這次是美國打斷了日本的經濟復蘇進程。2007年美國開始出現次貸危機,一開始人們以為僅僅是次級貸款領域有一些問題,不用擔心。但危機一步步發酵,到2008年9月15日,華爾街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公司破產,這使得危機迅速升級,次貸危機變成了大蕭條之后最嚴重的金融危機。
還是和過去一樣,美國經濟感冒,日本經濟就會得肺炎。2008年美國和日本的GDP同比增速分別為0.1%和-1.2%,2009年這兩個指標已降至-2.6%和-5.7%。就這樣,日本經濟的第二次復蘇在金融危機的狂風暴雨中結束了。
第三次復蘇:2013年到2018年
2012年底,安倍政府上臺,這位日本在任時間最長的首相,一上任就推出了強勢的經濟增長刺激方案,外界稱之為“安倍經濟學”。“安倍經濟學”的核心措施是“大膽的貨幣政策”、“靈活的財政政策”和“促進民間投資的增長戰略”。
之后日本央行進行了前所未有的大規模貨幣擴張,金融市場隨之有所改善,企業和消費者信心也逐漸回血。從2013年開始,日本經濟持續溫和回升,直到2019年日本GDP增速出現了-0.4%的小幅下滑,2020年又由于疫情原因出現了-4.3%的收縮。
當前的復蘇
在東京其間,筆者密集拜訪了日本經濟界的諸多權威人士,包括官員和學者等。由于自1990年以來,日本經濟已出現過至少三次夭折的復蘇,因此筆者非常關心當前的復蘇是否可以持續。對此,日方人士多持積極態度,理由主要有兩點:
第一,日本經濟目前已走出了通縮的泥潭。如前文所述,截至2023年7月,日本的CPI同比增速已連續11個月超過了3%,這說明日本已經和通縮在說“再見”了。
第二,當前日本的失業率保持在低位。根據前些日子日本總務省公布的數據,經季節調整后,日本2023年7月的失業率為2.7%,繼續低于3%。這說明日本現在不是勞工過剩,而是勞工緊缺。強勁的就業市場表明日本經濟目前處于擴張的狀態,而非收縮的狀態,這與日本政府近期放寬移民政策的態勢相符。
鴕鳥政策不可取
時至今日,日本經濟中最引人矚目的地方依然是它對金融機構不良資產處置的態度和方法。這方面筆者拜會的幾乎所有人都表示了相同的看法:這方面日本沒有美國做的好。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在日本相關人士的眼中,美國政府在2008年的金融危機中采取了果斷的措施,較好的處理了相關問題。
幾乎所有的經濟體在發展的過程中都會遇到金融危機的問題,金融危機就像房子著火一樣,一般都會快速發展。在金融危機發生的時候,越早著手處理,代價就越低,但遏制金融危機的迅速蔓延需要公共資源,這相當于將問題暴露在公眾面前,在政治上這可能是毀滅性的,因此很多國家在爆發金融危機的時候都會采取鴕鳥政策——盡一切力量去推延必定會發生的事情。
日本政府在處理金融危機的過程中,就采取了典型的鴕鳥政策。1990年代,日本的資產泡沫破滅,大量企業和個人破產,由此導致銀行出現了巨額的不良資產。當時日本政府害怕問題暴露會影響經濟發展,會導致財政赤字擴大,會受到公眾的批評,因此不主張那些資不抵債的銀行破產清算,而是采取了“盡量保全”的態度,以政府公開或隱性的擔保來維持銀行最低限度的運轉。這些糟糕的銀行沒有被破產清算,繼續耗費大量的社會資金,不良資產連年升高,金融業的問題越來越大,最終還是走上了對問題銀行采取破產清算的一步,但此時的代價已經擴大了許多倍。更重要的是,金融機構不良資產的長期積累阻礙了金融業促進經濟發展的功能,日本經濟日后長期的低迷,就與此密切相關,最終買單的還是廣大民眾。
假如日本政府不那么畏手畏腳,早點讓這些銀行破產倒閉,那么不良資產的規模就不會像日后那么龐大。當然,這么做的前提就是承認發生了金融危機,政府需要動用公共資源去處理金融危機的后遺癥,哪怕這些措施在政治上不受歡迎也在所不惜。
實際上,日本相關經濟政策的消極后果絕非一個簡單的不良資產增多可以概括。在筆者看來,日本過去針對危機的政策至少造成了三個糟糕的結果,一是問題的拖延使得回歸正常的耗時太長,機會成本很高,這讓日本整整一代人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二是積極的財政政策沒有完全實現預期中的目標,卻帶來了公共債務的高企。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安倍卸任后的2021年,日本中央政府債務占GDP的比重達218%,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國家的平均水平為122%;三是超前的公共設施投資的邊際回報遞減嚴重,這又進一步拖累了經濟的復蘇。
不過應該看到的是,日本是大蕭條后第一個陷入流動性陷阱(流動性陷阱指的是貨幣政策無論多么寬松都無法刺激經濟增長的現象)的現代經濟體,所以對它“艱辛探索”的結果不能抱太大期望。
與日本政府的鴕鳥政策相反,在2008年的金融危機中,美國監管當局采取了直面問題的做法。在華爾街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公司即將破產的時候,監管者雖然知道這可能會引發危機的升級,但依然堅持了原則,讓雷曼兄弟公司破產清算。后來雷曼兄弟公司的破產引發了金融危機的大爆發,但美國政府積極而有原則的應對使得美國的銀行業只用了很短的時間就恢復了正常,沒有長時間的拖累經濟發展。
不過應該指出的是,美國對金融危機的處理在很大程度上借鑒了日本的經驗。在2008年的金融危機中,美國政府一邊處理出事的金融機構,嚴肅財政金融紀律,另一方面運用財政和貨幣等方面的政策全力滅火。這既挽救了經濟,也追討了肇事者的責任。
事實上,面對“房子失火了,先救火救人,還是先追究誰是放火犯”的問題,毫無疑問,當發生金融危機的時候,人們首先應該做的就是遏制其蔓延的速度和廣度,也就是盡一切力量去滅火。追究金融危機肇事者的責任固然重要,但這是放在第二位的事情。
從這個意義上說,經濟發展過程中,危機雖然可怕,但其也是不可避免的,比危機更可怕的是鴕鳥政策,因為這種政策只會讓問題不斷惡化。
(文章來源:第一財經)

-
什么是尾盤?股票尾盤拉升是什么意思?股票尾盤拉升的目的什么是尾盤?1、在股市中,尾盤指的就是交易日的最后半個小時,也就是下午14:30-15:00這半個小時時間。2、在股市中,開盤被稱...
-
股票放量上漲是好事嗎?放量上漲和縮量上漲的區別是什么?股票放量上漲是好事嗎?放量上漲是指股票價格上漲,且成交量相比于之前更多,這意味著市場上的參與資金增多,資金增多帶來了上漲,...
-
新三板新股申購中簽規則是什么?上市分為幾個板塊?新三板新股申購中簽規則是什么?1、申購條件門檻100萬 2年經驗 開通新三板創新權限(精選層已改革為北交所,個人投資者準入門...
-
新三板新股申購中簽率高嗎?北交所打新收益如何?新三板新股申購中簽率高嗎?新三板新股中簽的概率大概是0 2%和0 1%,新三板中簽的收益率則是在1%-2%左右,而年化收益率大概...
-
低息配資公司安全嗎?正規的配資公司有哪些?低息配資公司安全嗎?配資本身是不合法的不建議使用,而且低息的或者免費的一般是假的ETF基金吸引用戶常用的手段,資金有進無...
-
什么是尾盤?股票尾盤拉升是什么意思?股票尾盤拉升的目的
2023-06-13 16:30:21
-
股票放量上漲是好事嗎?放量上漲和縮量上漲的區別是什么?
2023-06-13 16:28:21
-
新三板新股申購中簽規則是什么?上市分為幾個板塊?
2023-06-13 16:25:25
-
新三板新股申購中簽率高嗎?北交所打新收益如何?
2023-06-13 16:22:36
-
低息配資公司安全嗎?正規的配資公司有哪些?
2023-06-13 16: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