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銀行業動蕩風險仍會持續 今年中國經濟關鍵是消費|環球快播
              2023-05-06 22:24:52 來源:

              5月6日,以“全球金融動蕩與經濟展望”為主題的2023清華五道口首席經濟學家論壇在京舉行。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在全球金融動蕩與中國金融市場圓桌環節,參與討論的嘉賓認為當前全球經濟金融形勢面臨諸多挑戰,也對中國經濟發展前景給出了偏樂觀的預期,并對美國銀行危機是否具有系統性深層因素這一問題進行了深入交流。

              美國銀行業動蕩風險仍會持續

              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管濤在論壇中談及全球金融動蕩對中國金融市場的影響時指出,美國銀行業的沖擊不但在銀行體系內部會蔓延,也會向其他領域溢出。

              管濤認為,隨著美聯儲持續的緊縮,高利率環境的延續,加息的后續影響還會進一步顯現,從這個意義上講,美國銀行業的動蕩引發金融危機導致經濟下行甚至衰退的風險還是存在的。

              談到美國銀行業動蕩對中國的影響,管濤表示,中國要考慮維護對外融資的安全,同時對外資產的安全也需要關注。

              “總體看,中國外部市場遭受美聯儲緊縮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比去年要小,今年人民幣匯率走勢更多取決于中國經濟恢復的情況。”管濤坦言,美國銀行業動蕩的風險還未完全過去,無論是政府部門還是境內機構都要加強形勢分析,摸清底數,做好預案。

              京東集團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也持有同樣的觀點。他表示,美國接下來的金融動蕩還會持續,對全球金融市場或經濟都會造成更加深遠的影響。“美國通脹絕對不是暫時的,而且持續時間會很長,影響會非常深遠。”

              沈建光分析,美國經濟看似復蘇,但實際上后遺癥就是通脹,而通脹造成結果就是大幅加息。“此次美聯儲大幅加息也是歷史上同樣時間內加息幅度和次數最多的,造成很多銀行面臨破產危機。就連美國摩根大通銀行的董事長都說接下來會繼續爆發,而且還遠遠沒有完。”

              談及此次美國銀行危機和2008年比較有什么差別?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部負責人、中金研究院院長彭文生認為,第一個是社交媒體的推動帶來的羊群效應以及數字技術。第二個是政府兜底比上一次更厲害。

              “新時代金融市場的動蕩在數字經濟、數字技術時代可能會有新特征,但政府對金融機構的兜底應不斷加強。”彭文生表示。

              對于美國銀行業危機蔓延的情況,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講席教授、副院長張曉燕強調,銀行業危機不會蔓延到中國和歐洲。

              張曉燕認為,美國銀行業危機尚未演變成全球蔓延的危機,歐洲和中國對此的反應并不大,但不排除美國當地的中小銀行有繼續爆雷的可能性。

              “今年和明年的金融市場、宏觀經濟、海外的負面沖擊,還會持續不斷。”沈建光表示。

              未雨綢繆應對風險

              在面對未來國際市場加息政策的影響上,長江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伍戈表示,從各種前瞻性指標來看,即使美聯儲和歐洲央行現在停止加息,由于政策滯后效益,對全球景氣周期的影響也至少在半年甚至一年以上。這意味著,未來半年到一年下行風險大于上行風險,這不得不未雨綢繆。

              伍戈指出,貨幣政策的最高境界并非在公開市場進行利率、信貸調節,而是讓市場相信政策釋放的預期信號。

              “近年來,市場與美聯儲之間出現多年未見的巨大分歧,要么市場跟著美聯儲走,要么美聯儲跟著市場走,總體而言就是動蕩。對未來的高度懷疑和高度不確定性是更要命的。”伍戈如是說。

              他還稱,自己期待也相信在未來一段時間,中國制定經濟高質量增長等目標,確實都能夠得以實現。

              對于中國經濟發展,沈建光判斷消費是中國經濟今年的關鍵。

              沈建光指出,表面看一季度零售數據大幅反彈,但主要因素是餐飲、出行等零售產品推升,而一季度汽車、通訊器材、家電等仍是負增長,所以耐用消費品并沒有明顯復蘇。

              他分析,這其中包括失業率增加的因素。“盡管統計局公布數據失業率總體在好轉,但年輕人失業率還在增加。同時居民儲蓄大幅上揚,說明儲蓄率還在大幅上升。”沈建光表示,今年基建可能促消費的空間比投資更大。

              (文章來源:華夏時報)

              關鍵詞:
              責任編輯:zN_0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