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際 > 正文
              歐洲前沿|大眾ID.2:電動化轉型與利潤優先的兩難|全球動態
              2023-04-12 17:36:45 來源:

              1800億歐元,是大眾集團為實現不久之前公布的五年計劃需要付出的代價。


              (資料圖)

              根據大眾方面的規劃,這筆海量資金的68%將投入電動化與數字化相關領域,包括推進集團的電池戰略、強化在中國的數字化競爭力和在美國的存在感、進一步發展完善電動車型產品組合等。投資的總額與電動化數字化占比較大眾集團上一個五年計劃的1590億歐元和56%占比均有所提升。

              不過大眾集團的投資計劃并未得到外界的認同,僅在3月14日計劃公布的當天,公司股價便下跌超過2.6%,當周股價更是累計下跌超過10%,表現明顯弱于德國大盤DAX指數。

              瑞銀在最新一份報告中指出,大眾集團作為跨國車企之中電動化轉型先鋒的地位正在逐步喪失。

              大眾方面給出的回應則是ID.家族即將推出的最新車型——對標特斯拉未來Model 2的ID.2(ID.2 All)。

              這款被譽為電動版Polo的入門級電動車型將在2026年之前開啟銷售,226匹馬力加上450公里續航里程的組合決定了其價格將在25000歐元以下,出于成本考慮ID.2將在西班牙率先開啟生產。此外作為ID.系列研發基礎的MEB電動平臺也將更新至MEB Entry版本以進一步發揮規模效益并壓低ID.2的研發成本。

              大眾品牌首席執行官Thomas Schfer此前曾表示:“我們必須將產品組合擴展至2萬歐元下方區間,這是下一個巨大挑戰”。根據大眾的計劃,2030年集團在歐洲本土市場的電動車型銷量占比將達到80%??紤]到目前大眾集團電動汽車銷量占比僅不足7%,大眾除了將電動車型組合下探之外已無其他可行選項。

              ID.2逐步走上臺前也意味著國際車企在小型電動汽車領域的競爭正式拉開帷幕。根據Zion Market Research的報告顯示,小型電動汽車市場總規模預計將從2021年的1550億歐元持續增長至2028年的7000億歐元,是電動汽車細分市場之中增長潛力之最。但在另一方面,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在全球車市總規模持續下降且供應鏈始終不穩定等負面因素的沖擊下,幾乎所有跨國車企都選擇放棄銷量而提升利潤的新戰略。而在電動車型單車利潤率低于燃油車型的當下,將電動車型研發重點放在利潤率相對更高的豪華線以及SUV車型事實上已成為了國際車企不約而同選擇的路線。

              無論是在EQC遭遇滑鐵盧之后立即將研發重點放到EQS和EQE的奔馳,還是將拳頭產品定為iX和i4的寶馬,又或者是在Ioniq 5獲得成功之后立即將目光投向更昂貴的Ioniq 6的現代集團,眾多國際車企在激烈競爭4萬歐元/美元至10萬歐元/美元價格區間的同時,卻幾乎均對3萬歐元/美元價格區間以下的走量車型視而不見。

              即便是自譽為“人民汽車”的大眾集團的首款MEB電動平臺車型也選擇為電動版高爾夫的ID.3,其定價更是從未上市之前的3萬歐元一路上漲至如今的4.4萬歐元,而之后大眾方面的重點也變成了SUV定位的ID.4、ID.6以及今年將上市的電動版帕薩特ID.7。

              ID.2的出現不僅是大眾集團再次證明“人民汽車”的考驗,更是新任首席執行官奧博穆的一場大考。在接手前任首席執行官迪斯留下的內部混亂之后,能夠平息內部問題的奧博穆仍需證明自己有能力在電動化轉型問題上交出答卷,而非始終身處迪斯鋪設的規劃陰影之中。

              對于奧博穆而言,ID.2帶來的一個更大矛盾則在于利潤率本就低于燃油車的電動車型在低價區間將變得更加無利可圖,而通過低價車型擴大電動車型銷量本身又與保時捷出身的奧博穆的提升利潤率這一中期目標南轅北轍。

              如今大眾品牌的利潤率僅為3.6%,奧博穆明確表示希望將該數字在2024年提升至6%以上。而根據多家德國媒體援引內部人士的報道,理論上盈利能力比ID.2稍高的ID.3利潤率僅不到3%。

              為了最大程度地壓低ID.2的生產成本,大眾方面已計劃將ID.2擴展至包括緊湊型SUV、斜背式等四個子車型,并將在大眾品牌、斯柯達品牌、西雅特品牌以及Cupra品牌之間實現共享。由于西雅特品牌的介入,ID.2將由西班牙各工廠負責生產以節省成本。

              至于構成整車成本近四成的動力電池方面,大眾方面已明確ID.2的電池組將首先由德國薩爾茨吉特工廠內部負責供應,2026年之后電池組的生產將逐步由西班牙瓦倫西亞的大眾動力電池子工廠接手。雖然大眾方面并未最終確定電池路線,但外界普遍認為大眾此次將為ID.2選擇經濟性更佳的磷酸鐵鋰電池。

              ID.2需要面臨的另一個挑戰則是在對價格更敏感群體中,電動汽車相較燃油車型的價格更不具備吸引力。

              例如菲亞特500的電動版和燃油版歐洲售價分別為3萬歐元和1.65萬歐元,標致208的電動版和燃油版售價則分別為3.6萬歐元和2.7萬歐元。而作為對標大眾Polo的走輛車型,ID.2的2.5萬歐元售價雖然相較于現有電動車型價格實惠,但與大眾Polo的2萬歐元售價相比并無優勢——似乎并無理由相信經濟條件一般的消費群體愿意為電動信仰而額外支付5000歐元溢價。

              值得注意的是,大眾中國首席執行官貝瑞德(Ralf Brandsttter)已明確ID.2不會引入中國市場。

              此外大眾的ID.2所瞄準的國際小型電動汽車市場還存在著一個無法忽視的競爭者——特斯拉。

              在今年3月的令人感到缺乏新意的特斯拉投資者大會上,馬斯克確認公司正在進行下一代價格僅為Model 3一半的電動車型研發工作。這款定位緊湊型SUV的車型普遍被認為是Model 2,且預計定價為2.3萬歐元或2.5萬美元。為了壓低生產成本,馬斯克已確認將在墨西哥的新萊昂州新建第六座超級工廠以生產可能的Model 2.該超級工廠預計將在9個月內竣工并具備年產200萬輛Model 2的產能

              (文章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關鍵詞:
              責任編輯:zN_1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