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際 > 正文
              21獨家專訪斯蒂芬·羅奇:硅谷銀行事件暴露美聯儲監管漏洞
              2023-03-27 16:24:44 來源:

              “現在最大的問題是,硅谷銀行是否只是冰山一角,未來是不是還會出現更多此類銀行業問題?”3月25日,耶魯大學高級研究員斯蒂芬·羅奇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獨家專訪時表示,這場危機是由美聯儲及其他央行長期以來不計后果的寬松政策造成的,預計還會有更多銀行陷入困境。

              近期,美國硅谷銀行倒閉,成為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美國最大的銀行倒閉事件。另據報道,美國當前有186家銀行存在與硅谷銀行類似的風險。相關事件在美國銀行界引起恐慌,國際金融市場也出現大幅動蕩。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羅奇認為,硅谷銀行的倒閉反映出美國金融體系對通貨膨脹的回歸和隨之而來的貨幣政策正常化毫無準備。美國的投資者長期押注低利率政策,忽略了對貨幣政策轉向進行風險對沖。同時,美聯儲在監管能力方面也出現重大漏洞,無法及時發現較小的地區性銀行出現的風險。

              對于美聯儲的失誤,羅奇特別指出,美聯儲采取的壓力測試存在重大缺陷,其對大型銀行的檢測是在“嚴重衰退”的情景下進行的,這時通常會伴隨通貨緊縮和利率下行。然而,硅谷銀行遇到的情況恰恰相反,美國經濟正在遭遇通脹高企和利率上行。因此,對于捕捉到硅谷銀行類似的事件,美聯儲掌握的工具不僅是錯誤的,而且時機也是錯誤的。

              至于美聯儲接下來是否會放緩加息步伐,羅奇認為,不幸的是,美聯儲還不知道這場危機將如何蔓延,因此,現在下結論還為時過早。一方面,通脹仍然過高,仍需要通過緊縮政策來應對;但另一方面,如果更多銀行受到沖擊,美聯儲將停止加息,甚至可能降息。

              美國銀行業危機仍將蔓延

              《21世紀》:對于硅谷銀行引起的美國銀行業危機,你怎么看它的影響范圍及對全球經濟的影響?

              羅奇:現在最大的問題是,硅谷銀行是否只是冰山一角,未來是不是還會出現更多此類銀行業問題?我們已經看到了它對美國區域性銀行(簽名銀行和第一共和銀行)造成的溢出效應,以及對瑞士信貸造成的連鎖反應。現在發生的事情很可能是美聯儲及其他央行長期以來不計后果的貨幣政策釀成的苦果,這些央行在很長時間內過度刺激,并允許銀行和影子銀行的投資者大量押注低利率環境。不幸的是,硅谷銀行在很大程度上沒有進行風險對沖,也沒有為美聯儲隨后為解決嚴重的通脹問題而被迫實施的大幅加息做好準備。因此,隨著貨幣政策遠離過度寬松,那些押注貨幣寬松政策會延續的金融機構和投資者將遭受重擊。我昨天聽到一個數字,我不確定這是否正確,現在美國有180多家銀行擁有大量累積的債券頭寸,這些頭寸在利率上升的環境下資不抵債。所以肯定還會有更多類似事件的發生。

              美聯儲正在使這個問題變得更加復雜,因為它確實沒有做好作為其職能一部分的監督工作。它不僅負責設定利率和利用其資產負債表,而且還具有監控風險敞口和各大銀行風險的重大監督職能。美聯儲每年進行一次壓力測試,以檢查金融機構面對市場意外發展的風險。他們自2008年-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在每年的2月份進行一次壓力測試。這是一個非常有效的工具,但它有一個嚴重的缺陷,那就是它只關注具有系統重要性的大型銀行,而硅谷銀行不是其中之一。同時,它只關注嚴重經濟衰退帶來的壓力,這通常伴隨著較低利率的到來,而沒有考慮會出現更高通脹和更高利率的壓力。對于捕捉到硅谷銀行類似事件,美聯儲掌握的基本工具是錯誤的,而且是在錯誤的時間,它無法以任何方式預料到最終會發生什么。

              全球經濟衰退幾率多高?

              《21世紀》:那么美聯儲接下來會怎么辦?是否會放緩加息步伐?

              羅奇:在最近一次加息時,美聯儲還不知道這場危機會蔓延多遠,并意識到市場已經低估了美聯儲繼續解決創歷史記錄通脹的政策舉措。當前,美國的通脹仍然過高,仍需要通過貨幣緊縮政策來應對。當前,勞動力市場太緊張,經濟增長太快。美聯儲認為放棄其遏制通脹的計劃是不合適的。但是,如果硅谷銀行事件繼續蔓延,更多的銀行受到債券投資組合損失的不利影響,美聯儲也將停止加息。所以,現在是因勢而定。然而,美聯儲并不確定這場危機會走多遠。如果銀行業繼續涌現出一系列升級問題,美聯儲肯定會中止加息。有些人可能就會說,美聯儲將會降息。我認為,現在下結論還為時過早。

              《21世紀》:未來幾年出現全球經濟衰退的可能性有多大?

              羅奇:我認為,幾率比大多數人想象的要高。貨幣緊縮、俄烏沖突都是重要影響因素,現在的硅谷銀行危機也是。

              中美應盡快修復雙邊關系

              《21世紀》:讓我們來談談美國的印太戰略。你怎么看美國的印太經濟框架(IPEF),它是真有一些實質性內容,還是只是一個政治門面?

              羅奇:美國遏制中國的政策始于前總統奧巴馬的“重返亞太”戰略。原本美國下一步就是要批準TPP,然而,由于美國國內政治原因在2016年退出了這個協定。IPEF的出臺就是為了代替TPP,再加上“澳英美聯盟”(AUKUS)核潛艇計劃——這在遏制中國的努力中顯然具有地緣戰略意義,以及對先進半導體對華出口的管制——旨在遏制中國技術在人工智能、量子計算、生命科學等許多關鍵戰略領域的應用。我不會忽視IPEF的重要性。雖然它不是美國遏制政策中最具決定性的方面,但它是其中之一。

              《21世紀》:中美關系在近期走向如何?

              羅奇:有好的答案,也有壞的答案。我們對此沒有明確答案。我剛剛寫了一本新書,題為《意外沖突》。我在書中的觀點是,兩國可以更好地處理中美關系。如果我們能提出修復兩國關系的倡議——我在書中提出了具體的計劃,我們就可以化解沖突。但如果我們不愿意解決關系中的缺陷,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沖突將繼續惡化。這些都是非常令人擔憂的事態發展。我們現在正處于這場沖突的關鍵時刻。

              (文章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關鍵詞:
              責任編輯:zN_2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