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速看料】【新聞熱評】畢業求職謹防就業陷阱
              2023-05-04 05:30:08 來源: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又到一年畢業季。招聘會場人頭攢動,名企面試應者如云,求職網站訪客眾多,處處彰顯畢業生渴求理想工作的熱情。面對求職高峰期,教育部日前發文提醒畢業生,要認真了解常見就業陷阱,做到“五防三要”,避免踩“坑”。

              畢業生社會閱歷較淺,不易識破不法分子精心包裝的“糖衣炮彈”,有時不知不覺踏進就業陷阱。四川日前公布一起典型案例,不法分子詐騙400余名求職大學生,涉案金額高達131萬元。種種就業陷阱侵犯畢業生合法權益,威脅生命安全,這種亂象必須得到有效遏制。教育部此次曝光黑中介、亂收費、非法傳銷等常見就業陷阱,剖析侵權特征及應對手段,提醒廣大畢業生增強防范風險意識。

              同時也要認識到,一些求職陷阱性質惡劣、危害性大,僅憑畢業生自覺提升防騙意識顯然不夠。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強調,把促進青年特別是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促進畢業生順利就業,既要在擴大就業增量上做文章,也要健全法治監管機制。聚焦就業陷阱特征精準發力,排查鏟除灰色產業鏈、“保護傘”,從嚴處罰涉事人員或機構,凈化就業市場環境。健全維權綠色通道,鼓勵畢業生遭遇就業陷阱后主動拿起法律武器,收集留存證據并及時報案,提升監管執法成效。

              就業陷阱往往通過各類招聘渠道層層滲透,以看似合規的精美“畫皮”出現在求職者面前。助力畢業生遠離就業陷阱,渠道方應擦亮眼睛,做好招聘信息篩查,消除認證審核環節漏洞,拒絕資質不全、夸大宣傳、待遇真實性可疑的用人需求,從源頭防范就業陷阱出現。強化人員管理,防范內部人員受利益誘惑與不法分子同流合污。

              教育部提醒畢業生,不要輕信無任何要求且薪資待遇異常高的招聘信息。很多人找工作時希望“錢多事少離家近”,不法分子正是抓住這一心理訴求,拋出輕松賺大錢、無門檻高回報等誘餌,引誘受害者上當。理想工作沒有標準答案,要引導畢業生尋找有利于發揮自身特長、實現人生追求的崗位,從心理上擺脫就業陷阱誘惑。全社會應加大對畢業生群體的關心關懷,協助畢業生找準個人定位,合理規劃求職方向,積極為畢業生與用人單位之間牽線搭橋,推動畢業生順利完成從學生到職場工作者的“轉身”,順利開啟滿懷期待的人生新階段。(梅 麟)

              關鍵詞:
              責任編輯:zN_0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