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黨中央統籌全局、果斷決策,堅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上下一心、全力以
7月26日,山東日照山字河機場,風和日麗。我國自主研制的大型滅火 水上救援水陸兩棲飛機鯤龍AG600由此起飛,歷經1小時21分,成功實現海上首
近日,中國信通院發布《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白皮書(2020年)》(以下簡稱白皮書)。白皮書顯示,2019年,我國數字經濟增加值規模達到35 8萬億元,
記者26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陳濤教授、朱長飛教授團隊與合作者合作,發展了水熱沉積法制備硒硫化銻半導體薄膜材料,并將其應用到
北京時間7月23日,重達5000公斤的天問一號探測器從海南文昌航天發射中心升空,大約36分鐘后進入地火轉移軌道,器箭分離正常,探測器太陽翼
小龍蝦不僅美味,它的眼睛結構還能幫助人類探究宇宙奧秘。7月25日,龍蝦眼X射線探測衛星搭載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
7月23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踏上征程,中國人離探索火星的夢想更進一步。早在2300多年前,詩人屈原就用一
7月26日,山東青島團島附近海域,由我國自主研制的大型滅火 水上救援水陸兩棲飛機鯤龍AG600馭風入海、踏浪騰空,成功實現海上首飛。這是AG6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采訪獲悉,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征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
7月23日12時41分,伴隨著震耳欲聾的轟鳴聲,長征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在天際劃出一道金色曲線。經過約2167秒的
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由長征五號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升空后,它將經歷7個月左右的長途跋涉,到
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由長征五號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13時25分,火箭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我國首
近日,得益于5G信號的全覆蓋,全國首個遠程遙控、無人駕駛、自動化運輸的無人礦井在位于青島萊西的山東黃金礦業投入使用。在山東黃金礦業的
7月21日,2020上海國際廣印展在上海國家會展中心正式拉開帷幕。展會圍繞多元與融合,驅動數字時代創新主題,旨在充分發揮展會優勢及平臺效
從2015年至今,中國的供需都在發生巨大變化,數以億計的新中產群體引發的消費升級,催生了制造業的轉型。脫穎而出的新國貨品牌,不但在規模
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日前動用火箭將一顆韓國衛星送入軌道,此次發射進一步降低了發射成本,同時刷新了發射載具重返太空最短間隔的
近日,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以下簡稱南海海洋所)新型地球物理綜合科學考察船實驗6號下水暨命名活動在廣州舉行。據了解,實驗6號船總長
踏上天問之旅,中國人與火星的距離從未如此之近。隨著火星探測序幕拉開,天問一號將通過一次發射任務,實現對火星環繞、著陸、巡視三大目標
近日,國際電信聯盟第十六研究組(簡稱ITU-T SG16)召開全體會議,來自中國、美國、德國、巴西、西班牙、俄羅斯、瑞士、加拿大、英國、韓國
作為一種新穎的修辭方式,表情包已經興盛一段時間了。一張張表情生動的圖片,穿插于往返的微信對話中,增添了特殊的情趣。傳統信函的客套老
說起顛覆性技術,量子計算機都是當下科技界的閃耀明星。30多年前,物理學家提出了利用量子構建計算系統的設想,此后科技界就沒有停止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