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產業互聯網發展聯盟與騰訊云達成簽約合作,雙方將基于優才計劃,協力構建數字化人才培養新生態,打造具有行業示范價值的新基建人
似魚翔淺底、如鷹擊長空,能摶風九萬、可擊水三千——7月26日,中國自主研制的大型水陸兩棲飛機鯤龍AG600在山東青島成功實現海上首飛。作為
隨著全球疫情不斷攀升,在全球范圍內經濟低迷、市場萎縮的外部環境下,如何打造內循環經濟體系,充分釋放內需潛力成為推動經濟回暖、助力兩
天問一號探測器重約5噸,由環繞器和著陸巡視器組成,共搭載13種有效載荷,帶著環繞、著陸、巡視三項使命奔向火星。在長達9個多月的時間里,
中國科學院28日消息,該院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實施情況咨詢評議會議本月中旬在北京舉行,咨詢評議委員會認為,自2014年率先行動計劃實施以
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新一代信息網絡,拓展5G應用,建設充電樁,推廣新能源汽車,激發新消費需求,助力產業升級。新基建的概念出現在
‘十三五’以來,重大科研項目推進有序,科技體制改革進展順利,科技成果轉化取得一定成效。7月28日,生態環境部召開例行新聞發
尋找到唐代木結構建筑佛光寺,是建筑學家梁思成、林徽因的重要發現之一。為他們導航尋寶的,竟是一千多年前的敦煌壁畫。上世紀30年代,有一
天氣預報和人工智能有著天然耦合的關系。天氣預報需要大量的、多種多樣的資料,人工智能天生就是處理大數據的工具;現有資料的時空數據密度
理想的駕駛是怎樣的?道路暢通無阻;路況信息一目了然,車輛能及時輔助甚至自主做出最優決策;愛車盡量少地吃油耗電……長三角地區加快車聯網
7月24日,交通運輸部與科技部舉行部際會商并簽署《科學技術部 交通運輸部 關于科技創新驅動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的合作協議》(以下簡稱《合作
眼下正值七下八上防汛關鍵期。來自水利部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7月28日,長江中下游干流全線超警已持續22天,太湖超警已持續31天,淮河干流
從吉林延邊飛抵浙江寧波,象山縣畜牧獸醫總站站長陳淑芳回到家時,已經夜色深沉。這是她第四次去延邊,為了那邊的一群白鵝。陳淑芳的職業生
水陸兩棲飛機鯤龍的設計、制造等核心技術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是名副其實的國產大飛機,填補了我國大型水陸兩棲飛機的研制空白,能滿足我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離不開人才與科技支撐。從1949年研究生在學人數僅629人,到2020年這一數字預計突破300萬;從新中國成立初期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目前飛行狀態良好,能源平衡、工況正常,地面測控跟蹤穩定,飛行控制和數據接收
據日本共同社報道,當地時間7月27日,在3月啟用的東京山手線第30個新車站高輪Gateway站內,東日本鐵路公司(JR東日本)正在全力推進擁有消毒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獲悉:中外學者近期聯合利用遙感大數據,分析出2000年至2018年間我國湖泊整體透明度變化趨勢。研究顯
俄羅斯國家研究型工藝技術大學莫斯科鋼鐵合金學院與德國杜伊斯堡-埃森大學合作,揭示了磁鐵礦-金納米混合粒子的一種新特性。這種特性有助于
這是我們今天的水情形勢研判圖,總體上看,全國中小河流成災風險較低;全國山洪致災風險處于近10日以來的較低水平;未來24小時川渝等局部地區
2020年7月23日,我國首次實施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隨著中國火星探測任務的開展,不僅國家投入大量的科
27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獲悉,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成功接收資源三號03星數據。26日10時52分08秒,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密云
幾乎是前后腳,7月20日凌晨,阿聯酋希望號火星探測器成功發射,3天后,來自中國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在海南島東北海岸成功飛天。而幾天后,
記者日前從圓明園管理處獲悉:圓明園聯合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開啟了石刻文物數字化存檔工作。以三維掃描、攝影測量和全景攝影等手段,對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