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上海阿婆差點被騙走血汗錢,只因做了這件事!上當的不止一個
              2023-08-04 20:22:52 來源:

              “我還在猶豫5萬元錢要不要轉,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你們就上門了……”

              近日,

              家住上海靜安區的楊阿婆

              收到一份快遞包裹,

              內有小禮品和“刮刮樂”,

              刮開這張刮刮樂

              就如同打開了“潘多拉的魔盒”,

              楊阿婆不但為此投入了

              大量精力“做任務”,

              而且險些被騙子卷走了血汗錢。

              快遞包裹內的“刮刮樂”。警方供圖(下同)

              7月27日上午10時許,靜安公安分局三泉路派出所接到市反詐中心預警,市民楊阿婆疑似遭遇電信網絡詐騙。民警立即上門勸阻。剛到門口,民警就發現楊阿婆正在操作手機,準備轉賬5萬元。及時勸阻后,民警初步了解了事情的原委。

              原來,前兩天,楊阿婆莫名收到一份快遞包裹,內有一副手機支架和一張印有某電商平臺的刮刮樂。楊阿婆刮開了這張刮刮樂,結果顯示她中了獎,需掃碼兌獎并領福利。

              快遞包裹內的手機支架。

              獎品“近在咫尺”,楊阿婆于是按照對方“指引”,一步步“下載”“注冊”“登錄”。完成上述步驟后,楊阿婆被拉進了一個名為“商家項目室”的聊天群,群內自稱“投資指導員”的客服主動聯系了她,告知“獎品”就是在這款APP上投資所謂電影項目并盈利。

              “我按照要求做了‘任務’,現在點進APP后是一個顯示電影熱度的界面,下方滾動播放可以看到我的收益?!睏畎⑵鸥嬖V民警,此前“投資”的3500元在APP內顯示收益在30%左右。

              圖說:警方提示。

              “客服”還告訴她,投資越多,收益越高。如此高的收益率比“中獎”更吸引老人,楊阿婆和丈夫又湊了5萬元,準備再次“投資”。好在民警及時到場,兩位老人的血汗錢才未被席卷一空。經查,楊阿婆加入的這個群聊所關聯的是外省的一家空殼公司,群成員也經過信息加密。目前,該案正在進一步調查。

              靜安警方研判發現,此類詐騙以廣撒網的形式,針對楊阿婆這樣的潛在被害人快遞廉價禮品,等被害人掃碼加群后,便發“紅包”“福利”博取信任,再誘使被害人下載詐騙軟件做任務,不斷加大“投資”,本質是“投資理財”“刷單”型電信網絡詐騙的一種。

              警方向老人了解事情原委。

              “天上不會掉餡餅!中獎和‘高收益’都只是噱頭,其本質就是用不值錢的小禮品和看得見卻摸不著的‘收益率’來騙取你的真金白銀?!?/strong>靜安公安分局反詐專班負責人提醒。

              類似情況不止一次發生

              不少網友在社交平臺上

              曬出相似經歷

              同樣在今年7月,家住金山的市民孫女士收到了一個陌生快遞,快遞盒內有一個手機支架,一份落款為“某寶聯盟”的邀請函,和一張帶有二維碼的刮獎券。

              孫女士刮開獎券后,發現自己中了10元紅包和當季水果。掃描刮獎券上的二維碼后,孫女士被所謂“客服”拉入一個聊天群,領取了紅包及水果后,群主開始在群里派發刷單任務。

              孫女士第一次嘗試了充值300元的任務,獲利450元。等第二、三筆刷單任務做完,已經充值了7000多元,卻遲遲沒有收到返利,孫女士意識到自己被騙,于是來到金山衛派出所報案。目前,案件正在偵辦中。

              對此,

              不少上海網友感到后怕:

              “也收到過”“幸好扔了”

              利用陌生快遞

              進行詐騙的套路

              大同小異

              最近,記者收到一個來自山東棗莊某電商園區的快遞,收款人姓名、地址都準確。但記者核對近期的網購記錄,并沒有購買過來自該地址的產品。由于快遞面單隱去了發件人的部分信息,記者未能聯系到發件人。

              記者收到的“優質客戶回饋品”

              看完這些,記者疑竇叢生——因為收貨地址從未通過美團消費過外賣或其他產品服務,記者也沒有在美團平臺上預留過這一收貨地址。既然如此,“美團”怎么可能將禮品送到這里呢?

              頁面聲稱該二維碼安全

              再次掃碼后,記者進入一個聊天頁面,聊天對象是“美團在線客服”,要求記者提供手機號碼以核實名額進行物資配送。

              對方詢問記者在哪里購物留下了信息,記者表示不清楚;對方回復,可以提供手機號查詢。

              考慮到手機號為實名認證且綁定過資金賬戶,記者拒絕提供。對方表示,這樣就不能參與活動了。

              經過記者追問,對方表示,如果手機號在贈送名單庫中,可以參加商家抽獎,獎品包括“空調電視機洗衣機等”。但對方承認,只有抽獎才可能有禮品,不是直接贈送禮品。

              記者繼續追問贈禮商家到底是誰,對方始終不肯透露,最后不再回答記者提問,對話不得不結束。

              部分聊天記錄

              那么,美團,以及“美團客服”所稱的唯品會、蘇寧易購等,舉辦過類似的免費贈禮活動嗎?

              上述企業和平臺均否認。

              美團提醒,平臺沒有直接郵寄禮品的活動,也不會通過美團客服無故聯系用戶要求加群、派發紅包等。提醒公眾警惕這類新騙局,若接到相關信息或發現可疑情況,可登錄國家反詐中心App或撥打110舉報。

              美團發布的聲明以及梳理的詐騙手段

              記者又向微信方面求證,獲悉微信并沒有“微信活動認證”“此二維碼已安全認證,請放心掃碼”等功能。記者掃碼時看到的相關字樣應當是不法分子設計的頁面,為的是博取公眾信任。

              至此,“免費送禮”陷阱浮出水面。不難發現,不法分子步步設局,誘導公眾:

              第一步,不法分子通過互聯網黑灰產業鏈獲得潛在受害人的信息,包括姓名、地址等。這些信息可能在各種網購環節中泄露。

              第二步,不法分子以知名互聯網企業的名義,向潛在受害人快遞廉價“禮品”,并附有“答謝優質客戶”、入群再領禮品二維碼等,獲得潛在受害人的好感。

              第三步,設計所謂的“安全掃碼頁面”,打消潛在受害人的顧慮,誘導潛在受害人“掃一掃”。

              第四步,冒充知名企業客服,誘導潛在受害人參與“非法刷單”“抽獎贏禮品”等詐騙活動。

              “刷單”的危害警方已多次提醒,而“抽獎贏禮品”的核心是騙取潛在受害人購買劣質產品。潛在受害人發現上當后,很難退貨及維權。

              提醒大家

              千萬不要掃來路不明的二維碼

              收到陌生快遞也要警惕

              新民晚報(記者 潘高峰 通訊員 宋一江),綜合上觀新聞、網友評論

              編輯:龔紫珺

              關鍵詞:
              責任編輯:zN_0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