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第29個世界防治荒漠化與干旱日宣傳活動暨黃河故道防沙治沙展覽館開館儀式在冠縣舉行 今日報
              2023-06-17 17:20:59 來源:

              大眾網記者 鄭玉冰 聊城報道

              6月16日,山東省第29個世界防治荒漠化與干旱日宣傳活動暨黃河故道防沙治沙展覽館開館儀式在聊城冠縣舉行。


              (資料圖片)

              山東省自然資源廳黨組成員、副廳長(省林業局副局長)、一級巡視員馬福義,聊城市政協副主席、市工商聯主席張芙蓉,北京林業大學黨委委員、生物科學與技術學院黨委書記、研究員王士永,省自然資源廳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處處長魯法濤,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黨組書記、市林業局局長李其超,冠縣縣委書記張學宏,副縣長邢同凱出席活動。

              馬福義在致辭中指出,多年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荒漠化和沙化防治工作,把防治荒漠化作為一項重要戰略任務。黨的十八大以來,山東省通過實施黃河生態廊道建設、森林質量精準提升等一批生態工程,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加強生態環境保護,荒漠化防治取得顯著成效,走出了一條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防沙治沙新路子。各級各部門要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高質量推進防沙治沙工作,為建設生態文明、美麗中國,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張芙蓉在致辭中表示,從上世紀60年代起,聊城市陸續開展平整沙丘、植樹固沙運動,推廣栽植經濟林樹木,實施鄉村綠化美化、黃河生態廊道、國家森林城市建設等一系列生態工程建設,黃河故道沙區環境發生歷史性轉變,群眾生產生活發生翻天覆地變化。下一步,聊城市將以此次活動為契機,大力推廣防沙治沙新技術、新經驗、新模式,繼續引導林業生產轉方式、調結構、上臺階,構建林業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現代林業產業體系,不斷提升“含綠量”、保障“含金量”,以實干擔當創造新時代聊城防沙治沙新奇跡。

              王士永在致辭中表示,冠縣人民政府與北京林業大學從上世紀80年代初至今,在長期合作中結下深厚友誼。下一步,要以實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為契機,依托冠縣生態資源治理經驗、區位條件,充分發揮學校學科優勢和人才優勢,持續深化在林木種業、自然資源保護、經濟林果加工利用等方面的科技成果共享,加強實地對接和青年人才選派,聯合申報重點實驗室及重大項目和科技獎勵,共同搭建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合作平臺。

              張學宏在致辭中表示,防治荒漠化與干旱,冠縣走過了一條無比艱辛而又無比輝煌之路。新中國成立后,歷屆縣委、縣政府“同栽一棵治沙樹”,全縣人民敢為人先、拼搏奉獻,開展了一場史無前例的綠色革命,把昔日16萬畝沙丘和30萬畝鹽堿地,改造成今日的40萬畝森林。2022年,全縣果品產值達12.7億元,人均增收1460元。冠縣成為林業大縣、生態強縣,打造了國有毛白楊林場和馬頰河林場等一批國家基地,涌現出4位全國勞模和16位省市級勞模,先后榮獲“全國防沙治沙先進集體”、“全國防沙治沙綜合示范區”、“國家級森林康養試點建設基地”等榮譽稱號。

              張學宏指出,黃河故道防沙治沙展覽館的落成,是冠縣人民防沙治沙精神的生動展示。今后,冠縣將管好、用好這一紅色宣傳教育平臺,持續傳承好、利用好、弘揚好“困難面前不低頭,敢把故道變綠洲”的治沙精神,努力把展覽館打造成為全縣黨員干部黨性教育大講堂、精神文明新高地、“兩山”理論實踐場。

              張學宏強調,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偉大事業,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偉大工程。冠縣將以此次宣傳活動和開館儀式為契機,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生態建設要求,加強與北京林大等專業院校合作交流,系統推進治沙、造林、擴綠、降碳,書寫新時代天更藍、樹更綠、水更清的冠縣防沙治沙、綠色發展新畫卷。

              王士永、張學宏為朱之悌院士故居揭牌。

              馬福義、張芙蓉為黃河故道防沙治沙展覽館揭牌。

              與會領導共同按下啟動球,啟動防治荒漠化與干旱日宣傳活動。

              儀式結束后,與會人員到黃河故道防沙治沙展覽館、朱之悌院士故居進行實地參觀。

              在全省防沙治沙現場經驗交流會上,與會人員共同觀看了防沙治沙宣傳片;冠縣介紹了防沙治沙經驗,東營市、德州市、聊城市、濱州市、菏澤市作了防沙治沙經驗交流發言。

              關鍵詞:
              責任編輯:zN_1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