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金融 > 正文
              招商宏觀:經濟修復,財政收支差額縮小
              2023-01-31 16:46:45 來源:


              (相關資料圖)

              財政貨幣與流動性小組

              張靜靜S1090522050003 首席

              馬瑞超S1090522100002 組長

              陳 宇報告聯系人 研究員

              報告發布時間:2023年1月30日

              文|招商宏觀張靜靜團隊

              核心觀點

              2022年收官,財政收入支出均不及預算目標:2022年,公共財政收入完成全年預算的96.94%,較2021年下降5.5個百分點,較2020年下降4.5個百分點;一般公共財政支出完成全年預算的97.56%,較2021年下降0.9個百分點,較2020年下降1.2個百分點。

              隨著防疫進入新階段,衛生健康支出增速快速回落;稅收與非稅收入增速在12月均快速回升隨著防疫進入新階段,因疫情導致的衛生健康支出增速同比大幅上升的情況開始有所變化,社保與就業支出維持較高增速。稅收收入增速伴隨經濟回暖。正如我們在去年 12 月 PMI 點評中提到的:“從本輪疫情沖擊里看到的積極因素,是我國居民十足的韌性和巨大的潛力,以及對美好生活的不變向往。”

              政府性基金收支承壓目前政府性基金收支差額超3萬億,主要由于房地產行業整體影響,土地出讓金收入增速大幅下行,同時政府性支出端各類支出剛性較強。站在當下看,房地產銷售與房地產投資可能在2023年出現溫和回暖,政府性基金收支差額有望改善。

              展望2023的財政特點:減稅降費回歸常態,財政赤字、專項債等將有所擴張2022年,在國內外三重壓力下,國內全年GDP增速錄得3.0%,是近五年來經濟增速較低的年份。由于經濟的疲弱,財政收入節奏較慢,第一本賬公共財政收入和第二本賬政府性基金收入增速比往年均出現較大幅度的下行,財政面臨較大壓力。隨著防疫進入新階段,2023年財政壓力將有所緩解。展望2023,我們有如下判斷:一、對于2023年減稅降費預期,我們估算將大概率回歸常態,約在1.5-2萬億左右水平。二、2023年目標財政赤字較大概率回升至3%,新增專項債限額將達到4萬億。三、2023年支出結構將會有一些轉變,對于科技攻關、鄉村振興、區域重大戰略、教育、基本民生、綠色發展等重點領域將會積極支持,對于一般性支出將會從嚴控制,從而不斷提高支出效率。同時出現的將是:一是中央對地方的轉移支付和稅收返還增速將會有比較明顯的提升;二是專項轉移支付的比重可能會出現進一步的下降。

              正文

              一、2022年收官,財政收入支出均不及預算目標

              2022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0.37萬億,扣除留抵退稅因素后增長9.1%,按自然口徑計算同比增長0.6%;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6.06萬億,比上年同期增長6.1%。2022年,全國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7.79萬億,比上年同期下降20.6%;全國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11.06萬億,比上年同期下降2.5%。

              2022年,公共財政收入完成全年預算的96.94%,較2021年下降5.5個百分點,較2020年下降4.5個百分點;一般公共財政支出完成全年預算的97.56%,較2021年下降0.9個百分點,較2020年下降1.2個百分點;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全年預算的78.96%,較2021年下降24.7個百分點,較2020年下降35.8個百分點;政府性基金支出完成全年預算的79.56%,較2021年下降7個百分點,較2020年下降14個百分點。

              二、稅收與非稅收入增速在12月均快速回升

              2022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累計203703億元,扣除留抵退稅因素后增長9.1%,按自然口徑計算同比增長0.6%。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收入94885億元,扣除留抵退稅因素后增長13.1%,按自然口徑計算同比增長3.8%;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收入108818億元,扣除留抵退稅因素后增長5.9%,按自然口徑計算下降2.1%。

              全國稅收收入166614億元,扣除留抵退稅因素后增長6.6%,按自然口徑計算下降3.5%;非稅收入37089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4.4%。其中,增值稅48717億元,扣除留抵退稅因素后增長4.5%,按自然口徑計算下降23.3%。消費稅16699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0.3%。企業所得稅43690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9%。個人所得稅1492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6.6%。進口貨物增值稅、消費稅19995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5.4%。關稅2860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9%。車輛購置稅2398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31.9%。印花稅4390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7.7%。其中,證券交易印花稅2759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1.4%。資源稅3389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48.1%。

              土地和房地產相關稅收中,契稅5794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2%;土地增值稅6349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7.9%;房產稅3590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9.5%;耕地占用稅1257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8%;城鎮土地使用稅2226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4.7%。

              三、隨著防疫進入新階段,衛生健康支出增速快速回落

              2022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累計260609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6.1%。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支出35570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9%;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25039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6.4%。

              隨著防疫進入新階段,因疫情導致的衛生健康支出增速同比大幅上升的情況開始有所變化,社保與就業支出維持較高增速。其中,教育支出39455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5.5%??茖W技術支出1002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8%。文化旅游體育與傳媒支出3905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3660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8.1%。衛生健康支出22542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7.8%。節能環保支出5396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3.2%。城鄉社區支出19415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0.2%。農林水支出22490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3%。交通運輸支出12025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5.3%。債務付息支出11358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8.7%。

              四、2022 年地方政府基金收支壓力大

              受土地出讓收入拖累,政府性基金收入增速持續下行。2022年,全國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累計77879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0.6%。分中央和地方看,中央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4124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地方政府性基金預算本級收入73755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1.6%,其中,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66854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3.3%。

              2022年,全國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累計110583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5%。分中央和地方看,中央政府性基金預算本級支出5544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76.8%;地方政府性基金預算相關支出105039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4.7%,其中,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相關支出63736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7.8%。

              政府性基金收支差額擴大主要由于房地產行業影響,土地出讓金收入增速大幅下行,同時政府性支出端各類支出剛性較強。站在當下看,房地產銷售與房地產投資可能在2023年出現溫和回暖,政府性基金收支差額有望改善。

              五、展望2023的財政特點:減稅降費回歸常態,財政赤字、專項債等將有所擴張

              2022 年,在國內外三重壓力下,國內全年 GDP 增速錄得 3.0% ,是近五年來經濟增速較低的年份。由于經濟的疲弱,財政收入節奏較慢,第一本賬公共財政收入和第二本賬政府性基金收入增速比往年均出現較大幅度的下行,前者主要由于稅收收入的下降,后者主要由于房地產市場低迷導致國有土地出讓收入增速大幅下行。同時,維持民生、刺激經濟需要財政支出的支持,這導致公共財政支出與政府性基金支出增速與往年較相似,支出剛性較強??偨Y來看,收入節奏較慢、支出節奏較快,帶來了收支矛盾的加劇。

              在同時召開的2022年度財政收支情況新聞發布會中[1],財政部回答了關于2023年積極的財政政策主要有哪些內容的問題,為我們展望2023年財政政策提供了關鍵信息。在之前的報告《財政的難點與發力點》中,我們曾對2023年積極的財政政策發力的五個方面做出過詳細分析。主要包括:一,完善稅費支持政策,著力紓解企業困難。二,加強財政資源統籌,保持必要支出強度。三,大力優化支出結構,不斷提高支出效率。四、均衡區域間財力水平,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五,嚴肅財經紀律,切實防范財政風險。

              針對2023年的財政特點,我們有如下判斷:

              一、2023年,積極的財政政策加力提效,在稅收領域,首先要通過增值稅立法等進一步落實稅收法定,增加稅制的確定性,通過增強市場的預期,激發市場主體活力,促進經濟恢復與增長。對于2023年減稅降費預期,我們估算將大概率回歸常態,約在1.5-2萬億左右水平。

              二、適度擴大財政支出總規模,意味著財政赤字、專項債等都會比去年有所擴張,這也為落實國家重大戰略任務提供財力保障。因此我們預計2023年目標財政赤字較大概率突破2022年的2.8%,回升至3%,新增專項債限額將達到4萬億。需要關注兩點:一是從2018年以來,目標赤字與實際赤字的差額是比較靈活的。例如2020年和2022年,預期目標赤字率不高,但實際赤字率遠遠超過目標赤字水平。第二點,對于專項債規模,明年仍有一萬億左右的專項債結余限額空間可以投入使用。如果我們經濟修復比較順利,可能對于基建投資的訴求沒那么強烈,那么全年四萬億左右的新增專項債限額可以滿足需求;相反而言,如果經濟修復路程比較曲折,可能我們對于基建投資的訴求像2022年一樣強烈,那么仍有一萬億的結余限額空間可以補充使用。

              三、2023年,支出結構將會有一些轉變,對于科技攻關、鄉村振興、區域重大戰略、教育、基本民生、綠色發展等重點領域將會積極支持,對于一般性支出將會從嚴控制,從而不斷提高支出效率。同時出現的是:一是中央對地方的轉移支付和稅收返還增速將會有比較明顯的提升;二是專項轉移支付的比重可能會出現進一步的下降。

              風險提示:

              政策實施力度不及預期,疫情反彈。

              關鍵詞: 經濟修復
              責任編輯:zN_3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