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際 > 正文
              日本7月服務業通脹率30年來首次觸及2%
              2023-08-18 15:33:09 來源:

              日本總務省發布數據顯示,7月核心CPI通脹放緩,與日本央行認為物價上行壓力正在緩解的觀點一致。數據顯示,不包括新鮮食品的消費者價格同比上漲3.1%,符合分析師預期,較上月的3.3%有所下降。部分地區的物價增長具有粘性,政府對通脹上行風險保持警惕。

              7月份,日本央行對收益率曲線控制YCC進行了微調,但行長植田和男強調,YCC調整并不是走向貨幣政策正常化的一步,而是為了使其刺激措施更具可持續性。


              (資料圖)

              不包括能源和新鮮食品的價格同比上漲4.3%,增速較6月份有所加快,并與5月一樣創下1981年以來最高同比增速。這凸顯了更深層次通脹趨勢的強度。導致通脹加劇的因素之一是加工食品價格上漲9.2%。這一增速與6月份持平,是大約50年來最高水平。服務業價格增速從1.6%加速至2%,表明通脹正在經濟中蔓延。這是自1993年以來的最大增幅(不包括1997年銷售稅上調后的一年)。

              在政府削減旅行補貼,而且日本疫情后第一個夏季的休閑需求激增之際,家庭耐用品價格漲幅放緩至6%,而住宿成本則加速至15%。

              在最新的展望報告中,日本央行將本財年的物價增長預測上調至2.5%,因為此前幾個月的通脹高于預期,但官員們繼續預計未來幾年通脹將放緩至2%以下,這凸顯了他們認為未來幾個月物價上漲壓力將持續減弱的觀點。

              日本物價前景存在許多不確定性,包括旨在緩解成本上升對家庭和企業影響的政府措施的時長。該計劃的部分內容,包括公用事業補貼,將于9月底到期。據報道,政府將在本月底決定是否延長補貼。

              近期,日元急速貶值推升美元指數升值,并帶動亞洲貨幣貶值。7月28日到8月17日,日元持續貶值,同期美元指數升值1.8%至103.5,雖然日元在其中權重僅14%,但直接貢獻了美元指數四成的升值幅度。美元升值帶動其他亞洲貨幣貶值,亞洲主要國家和地區的貨幣相對美元普遍貶值0.7%-4.5%,而近期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的向下波動也對亞洲貨幣產生一定壓制。

              美元走強收緊美國金融條件,日元走勢的不確定性也加劇了全球金融市場的波動率。美元指數走強,疊加美債收益率上升以五美股下跌導致美國金融條件出現收緊,7月28日到8月16日高盛美國金融條件指數累計收緊36bp。此外日央行對調整YCC政策的表態較為“模糊”,而日元貶值的僵局仍有待打破,疊加夏季市場交易清淡,美歐較名投資者進入“休假模式”,這使得投資者更加風險厭惡,從而可能加劇全球金融市場的波動性。

              國泰君安指出,近期市場對日本的討論如火如荼。市場在討論日本經濟衰退的同時,卻很少關注日元為何保持強勢。經常項目常年保持順差是日元穩定的根本原因,而分析經常項目順差形成的原因后會發現,1980-90年代,國內需求相對不足,日本優勢產業保持著強勁出口,這維持了貿易順差。到了1990年代后,強勢產業紛紛外遷,日本貿易順差收窄,但21世紀后,伴隨著海外收入匯回國內,日本的經常項目順差仍然得以保持。相對強勢的貨幣也抑制了低效產業的發展和轉型,這意味著這些產業的出清被拖延,最終日本金融行業被迫計提大量壞賬,承受了泡沫破滅的代價。分析師認為在美國的壓力下,日元貶值的空間很小。

              華泰證券認為,本輪YCC調整操作遠不如之前“干脆”,日央行在10年日本國債 (JGB)利率遠未達上限時即開始頻繁、大力干預也亞重擾亂了市場預期,導致買家在10年國債定價處子0.6-1%利率的區間選擇“觀望”,日央行再度被迫買入國債、擴表。日央行7月會議并沒有像2022年12月會議那樣直接將YCC區間調寬,日央行仍然保留了YCC區間的上限 (+0.5%)和下限 (-0.5%),但強調將更靈活調控10年期收益率,0.5%的利率上限只是作為參考。日央行晦澀的表述以及過早、過繁的干預反而使得市場投資者在10年JGB達到1%前選擇不參與競價,日央行成為了更孤獨的“買家”。

              (文章來源:新華財經)

              關鍵詞:
              責任編輯:zN_1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