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際 > 正文
              聯合國糧農組織最新報告顯示 未來十年全球糧食產量增產或放緩
              2023-07-07 16:28:41 來源:

              2023年7月6日,聯合國糧農組織與經合組織共同發布的《經合組織-糧農組織2023-2032年農業展望報告》指出,預計未來十年全球農業和糧食產量將繼續增長,但由于人口趨勢影響,增長速度將低于前十年。

              應對不確定需加快可持續農業轉型

              當前,不利的氣候趨勢、動植物疫病及主要農業投入品價格波動加劇等因素,正在增加農業和糧食生產的不確定性。《報告》預計,全球種植業、畜牧業和漁業產量在未來十年將以年均1.1%的速度增長,增速為2005-2015年十年間平均增速的一半。到2032年,未來十年糧食總消費量的年平均增速預計約為1.3%,這表明食用農產品所占比例將上升。


              (資料圖)

              《報告》對過去兩年大幅上漲的主要農業投入品價格進行了專門評估,結果顯示肥料價格每上漲10%,糧食成本將上漲2%。貧困人口承受的負擔最為沉重,因為他們在食品方面的支出占比更大。《報告》撰寫者強調,在充滿不確定性的大背景下,確保提高效率和韌性的政策至關重要。

              聯合國糧農組織總干事屈冬玉表示:“加快向可持續農業糧食體系轉型意義重大,有助于為所有人實現更好生活,不讓任何人掉隊。”

              經合組織秘書長科爾曼則表示:“過去兩年,農業投入品價格的飆升,引發了人們對全球糧食安全的擔憂。投資創新、持續提高生產率和降低生產的碳強度,將為長期糧食安全、可負擔性和可持續性奠定基礎。”

              肉類的轉型十年后禽肉或將占肉類一半

              谷物是糧食生產中最重要的部分,不過,《報告》顯示,未來十年,全球消費者對谷物產量增長的需求預計將會放緩,其中部分原因,和許多國家多數谷物的人均消費量已接近飽和有關。預計到2032年,全部谷物產量的41%將用于食用消費,37%用于飼料生產,剩余部分則通過生產生物燃料和其他工業用途消耗。

              全球農作物產量增長的主要動力,仍源于作物育種技術的持續進步以及向更加集約化的生產體系轉型。《報告》顯示,在展望期內,預計單產提升對全球農作物增產的貢獻率為79%,耕地面積擴大的貢獻率為15%,復種指數提高的貢獻率為6%。

              在食糖消費中,《報告》指出,全球消費量的增長將完全由非洲和亞洲推動,當前人均食糖攝入量較低的地區,預計未來十年的需求將出現激增。相比之下,高收入國家的食糖消費量將繼續下降。

              食物結構的變遷或將成為未來需要關注的重點,《報告》顯示,未來十年,畜牧業和漁業產量年均增長1.3%,增速較前幾年有所放緩。到2032年,預計禽肉將占全球肉類產量增幅的一半以上。同時,世界奶產量預計將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長,其中一半以上的增長來自印度和巴基斯坦,《報告》預計,到2032年,這兩個國家的奶產量將占全球奶產量的近三分之一。而歐盟由于正在推進向更環保的可持續生產體系轉型,奶產量預計將略有下降。

              農產品貿易玉米小麥大豆等或大幅下降

              近年來,由于多種因素的影響,全球農產品貿易變化備受關注,《報告》顯示,未來十年,全球貿易量預計將以每年1.3%的速度增長,僅為過去十年增速的一半,主要原因是中等收入國家需求增長放緩。在過去十年中,玉米、小麥和大豆對農產品貿易總量增長的貢獻最大。然而,這幾種谷物預計將在未來10年經歷最大的貿易增長降幅。

              在進口方面,一些南亞和東南亞國家內需持續強勁增長,在近年來成為農產品凈進口國后,預計凈進口量將進一步增加。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主要糧食產品的貿易逆差未來十年預計將增加近一倍,“這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該地區的人口增速快于其他地區。”報告撰寫者稱。

              在出口方面,拉丁美洲的農業貿易順差預計將增加17%。《報告》預測,到2032年,該區域農產品出口占比將提高到40%。在未來10年,北美預計仍將是世界市場上第二大農產品出口地,但強勁的國內消費增長,將小幅削弱其凈出口地位。北美的農業部門可能會發揮關鍵的穩定作用,通過擴大該地區的生產規模促進高價格周期回歸正常。

              (文章來源:新京報)

              關鍵詞:
              責任編輯:zN_0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