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際 > 正文
              國際原油價格坐上“過山車”_焦點日報
              2023-04-19 09:37:35 來源:

              近期,國際原油市場再次受到了多空因素的共同沖擊。2022年,俄烏沖突發生后,國際原油價格一度大幅飆升,沖上120美元/桶的高位。而隨著市場情緒逐漸平靜,國際原油價格開始回落。在去年油價高漲期間,美國曾多次敦促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及其盟友組成的“OPEC+”增加原油產量,以降低高企的油價,但“OPEC+”始終不為所動,堅持其減產計劃不變。

              正當市場篤信“OPEC+”將按照原計劃維持減產行動時,“OPEC+”在4月初意外宣布大幅減產逾百萬桶。一時間,國際原油價格快速上漲。國際能源署(IEA)表示,全球石油市場在2023年下半年將出現緊縮局面。


              【資料圖】

              與此同時,近期美國通脹水平連續下降,市場押注美聯儲將在5月貨幣政策會議上進行最后一次加息。若美聯儲很快暫停加息,這將在一定程度上提振油價,油價有望重新獲得上行動力。反之,美聯儲繼續加息將助力美元上行,油價或將遭遇打壓。

              日前,OPEC在最新公布的月報中,將2023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速預測維持在232萬桶/日不變,并且預計今年全球石油需求量將超過疫情發生前水平,達到創紀錄的1.0189億桶/日。從風險因素上看,加息和對全球經濟擔憂是夏季需求的風險因素,加息導致的任何經濟疲軟都可能拖累美國夏季燃料需求,歐洲的需求前景也面臨挑戰。而在供應方面,OPEC在月報中警告稱,以沙特為首的減產行動將導致供應缺口擴大,可能會推動油價走高。

              稍早前,沙特和其他“OPEC+”產油國宣布進一步減產約116萬桶/日。這一意外之舉導致國際油價迅速飆升。市場擔憂進一步的減產行動將導致國際原油市場供應的收緊,在全球經濟復蘇的情況下,國際原油價格上行壓力將進一步加大。

              具體而言,沙特將從5月起實施自愿減產50萬桶/日的計劃,直到2023年底。科威特將自愿從5月開始削減12.8萬桶/日的石油產量,持續到2023年底。阿聯酋將從5月到2023年底自愿將石油產量降低14.4萬桶/日。哈薩克斯坦將為“OPEC+”減產貢獻7.8萬桶/日。阿曼將自愿從5月開始,減少4萬桶/日的石油產量,持續到2023年底。阿爾及利亞將從5月起至2023年底削減4.8萬桶/日的石油產量。而俄羅斯將自愿減產50萬桶/日的石油產量,并且將減產承諾延長至2023年底。此前,為回應西方的制裁措施,俄羅斯曾表示,將在3月將其原油產量削減50萬桶/日。

              在“OPEC+”意外宣布減產后,高盛隨即上調了其對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的預期。高盛預計,2023年12月的布倫特期貨原油價格為95美元/桶,2024年12月的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將進一步上升至100美元/桶。與此同時,高盛將“OPEC+”的2023年底產量預測下調110萬桶/日。

              然而,“OPEC+”的進一步減產行動給國際原油價格上漲帶來的助力并沒有持續很久。從目前的情況看,美聯儲貨幣政策走向已經成為影響國際原油價格表現的重要因素。市場對于美聯儲5月加息的預期和看法將影響美元的表現,從而對國際原油價格產生影響。截至4月17日,受到美元走強的影響,油價由漲轉跌。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下跌1.55美元,報收于收于84.76美元/桶;美國原油期貨價格下跌1.69美元,報收于80.83美元/桶。

              在多重不確定因素的影響下,預計國際原油價格將持續波動。IEA在最新發布的4月原油市場報告中提出,由于金融市場不穩定,布倫特原油期貨在3月中旬跌至15個月低點71美元/桶,但隨后便隨著銀行壓力的減弱和美聯儲今年晚些時候降息預期的增加而恢復。4月初,“OPEC+”意外宣布減產為油價的反彈進一步增添了動力。

              “到2023年底,”OPEC+“的額外減產將使全球石油供應量減少40萬桶/日。從全年來看,全球石油產量增長將放緩至120萬桶/日,而2022年為460萬桶/日。而以美國和巴西為首的非”OPEC+國家將推動2023年石油產量的增加。

              而從需求角度看,IEA表示,預計2023年,全球石油需求將增加200萬桶/日,達到創紀錄的1.019億桶/日。盡管近幾個月發達國家的石油需求因天氣變暖和工業活動低迷而放緩,但中國和其他非經合組織國家的強勁增長正有力地抵消這一影響。2023年第一季度,經合組織國家的石油需求同比下降了39萬桶/日,連續第二個季度下降。但中國強勁的反彈使全球石油需求比去年同期水平高出81萬桶/日,達到1.004億桶/日。

              (文章來源:金融時報)

              關鍵詞:
              責任編輯:zN_1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