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際 > 正文
              全球央行觀察|英國央行如期加息25基點 高通脹和金融業風暴來襲?_訊息
              2023-03-24 09:43:00 來源:

              當地時間3月23日,英央行宣布將基準利率上調25個基點至4.25%,符合市場預期,這也是2021年12月以來連續第11次加息。

              英央行同時表示,2月英國通脹意外上升,通脹持續的跡象將需要更多加息。英國統計局(ONS)21日公布的數據顯示,英國2月CPI意外上升,同比漲幅為10.4%,環比漲幅為1.1%;2月核心CPI同比上漲6.2%,環比上漲1.2%,均超出預期。

              ONS首席經濟學家格蘭特·菲茨納解讀稱,由于高昂的能源成本和歐洲惡劣天氣造成的蔬菜短缺和供應受限,食物和非酒精飲料價格以45年來最快的速度上漲。


              (資料圖片)

              銀河證券研究所宏觀分析師許冬石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除食品價格走高之外,還需要關注服務業,服務部門的通脹從1月份的6.0%升至6.6%,交通服務、通訊、娛樂活動和餐飲價格均出現上行。為抑制通脹,英央行的峰值利率可能會升至4.5%。

              意外上升的通脹,疊加在歐洲蔓延的金融業危機,將如何擾動英國社會,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

              通脹帶來多重沖擊

              日前,經合組織發布報告稱,隨著全球通脹有所緩解,全球經濟前景較幾個月前有所改善,并調高了對主要經濟體的增長預測。然而,該組織同時表示,英國仍將是今年唯一負增長的大型富裕經濟體,今年的經濟增速可能出現0.2%的年化收縮。

              不降反升的通脹,給英國經濟社會帶來一系列沖擊。

              通脹導致的生活成本上升,對民眾來說無疑是最直接的打擊。英國智庫決議基金會研究部門負責人詹姆斯·史密斯說,2月食品價格推動通脹意外上漲,這意味著低收入家庭面臨更大的價格壓力。

              東北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證券研究咨詢分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助理萬明杰同樣對記者表示,不同于歐盟在去年底大量進口累庫存,俄烏沖突后石油、天然氣價格的上漲抬高了英國生產和生活成本,相較于歐元區一些國家,英國經濟稍遜幾分。

              在社會層面,高通脹使得英國民眾工資上漲的速度和通脹率始終無法平衡,因而勞資糾紛頻頻出現。

              ONS最新數據顯示,英國1月剔除紅利三個月平均工資同比增長6.5%,前值為6.7%;1月包括紅利三個月平均工資同比增長5.7%,前值為5.9%。盡管工資增長速度依然強勁,但超過10%的通脹率進一步侵蝕了收入。ONS表示,經通脹調整后的基本工資下降了3.5%,是自2001年有記錄以來的最大降幅之一,實際總薪酬下降了4.4%,是2009年初以來的最大降幅。

              這種不匹配直接導致英國多輪罷工潮的出現,眾多行業遭受損失,其中交通、教育、醫療保健等行業受影響最為嚴重。分析人士預測,勞動力將繼續要求提高工資漲幅,未來一段時間罷工等現象可能會在英國頻繁上演。

              值得注意的是,除通脹外,今年還有諸多因素對英國經濟造成擾動。

              許冬石告訴記者,英國經濟受到疫情影響,又與歐洲脫鉤,表現較差,加之全球經濟不景氣,英國的制造業和出口表現也十分一般。能源價格、高利率、高稅率和人工短缺等因素持續困擾著英國,因此2023年困難重重。預計經過2022年的混亂和2023年開年沖擊后,英國經濟復蘇需要時間,壓力可能到2023年四季度才能有所緩解。

              歐洲銀行業危機對英國影響有限

              對于英國來說,除棘手的高通脹,另一個需要關注的問題在于蔓延至歐洲的銀行業危機。

              瑞銀集團對瑞信的收購成功完成后,為穩定民眾信心,英央行對此做出了表態,稱英國金融系統“資金充足,運行穩健”。英國央行還宣布將與美國、加拿大、日本、瑞士和歐元區的中央銀行共同采取協調行動,增加金融系統的流動性。

              對此,許冬石認為,歐美銀行業的危機確實對英國有一定的影響,英國金融活動以及對初創公司的服務受到小幅影響。此外,英國金融業發達,與美國聯系也更為廣泛,硅谷銀行的股東很多來自英國,同時英國也是其海外業務的主要參與者,面臨一定的風險。

              “只要美聯儲對其銀行業控制得當,失速的風險非常小,歐美銀行業危機對英國金融業的影響相對較小,整體來看并未出現金融風險,所以英國的主要問題仍然在自身經濟增長。”許冬石說。

              萬明杰同樣告訴記者,不可否認,歐洲銀行業危機自然是對英國造成了沖擊,英國多家銀行出現虧損,但是瑞信向英國經濟和金融市場傳遞流動性危機的風險相對有限。瑞士央行宣布瑞銀集團與瑞信的并購,以及歐央行提供流動性支持的意愿,對金融市場的信心恢復和經濟風險的管理有極大幫助。

              值得一提的是,英央行早已有應對流動性危機的經驗。萬明杰分析道,2022年9月底,英國前首相特拉斯的“迷你預算”使得英國債券價格暴跌,持有大量英國國債的英國養老金基金被迫進入“追加保證金-被動抬升利率”的惡性循環,英國央行采取的臨時緊急債券購買計劃與流動性支持緩解了危機。

              “相信如果英國發生類似的銀行流動性擠兌風險,英央行同樣愿意出手化解,而且六家中央銀行愿意增加美元在全球金融體系中的流動,也是對緩解全球融資市場壓力的重要支持。”萬明杰說。

              (文章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關鍵詞:
              責任編輯:zN_2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