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際 > 正文
              社論丨市場對美歐金融體系的信心或將繼續下行
              2023-03-21 08:38:02 來源:


              【資料圖】

              日前,瑞銀宣布將以30億瑞郎收購瑞信,收購后面值約160億瑞郎(約合172億美元)的瑞信Additional Tier 1(AT1)債券將被完全減記。此外,瑞士央行表示將提供一筆高達1000億瑞士法郎的流動性援助貸款。

              3月20日,AT1債券被注銷的風險引起香港市場上的AT1債券以及匯豐、東亞等銀行股票大跌,投資者并不清楚各個銀行對于AT1債券的敞口以及風險,在當前歐美市場草木皆兵的環境下,這種做法引發了全球金融市場更廣泛的信心危機。對此不滿的瑞信AT1債券投資者聲稱訴之于法律,在他們看來,該方案打破了損失承擔“先股后債”的慣例,因為瑞信普通股股東仍然擁有50%左右的權益。

              AT1債券是用于補充其他一級資本(AT1)的債務工具總稱,其中部分可以轉股的稱為CoCo債,也稱應急可轉債,當銀行資本充足率下降至某一風險水平后自動轉成銀行的普通股,補充銀行資本金,這是次貸危機時為了避免危機蔓延而鼓勵市場自救的一種工具創新。但是,如果銀行真的出現如瑞信這樣的危機,CoCo債券就要承擔主要的市場風險。

              瑞信危機由多重因素形成。2015年,瑞信業務轉向后強化投行業務和地區業務,在快速發展中風控減弱,2021年接連踩中對沖基金資本管理公司Archegos爆倉以及供應鏈融資公司Greensill破產事件的地雷,出現巨大虧損。與此同時,瑞信近些年屢遭處罰。2022年年底,瑞信流動資金已經無法覆蓋風險敞口。3月14日,瑞信承認2022年和2021財年的報告程序中發現“重大缺陷”,引發了股價暴跌,諸多金融機構限制與其交易,瑞信最終爆發流動性危機。

              幾乎是同時,硅谷銀行關閉并未消除美國金融體系的危機傳染。一份研究報告顯示,美國共有186家銀行有類似于硅谷銀行的風險,即便其中只有一半出現擠兌,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也難以拿出足夠的資金。當前FDIC銀行存款保險上限為25萬美元,美國民主黨參議員沃倫要求提高保險上限,代表美國中等規模銀行的行業機構“美國中型銀行聯盟”則呼吁FDIC今后兩年內為所有存款提供存款保險。此外,為了緩解西方世界的流動性危機,美聯儲和英國央行、加拿大央行、日本央行、歐洲央行、瑞士央行日前宣布,將采取協調行動,通過常設美元流動性互換協議,增加流動性供應。

              我們可以從瑞信與美國金融動蕩中看到一些共同因素在發揮作用。首先,美聯儲和歐洲央行加息造成流動性風險。金融機構和投資者已經習慣了低成本資金下的盈利模式,但利率不斷升高后相關金融資產風險不斷加大,儲戶傾向于擁有現金以及投資收益率更高的美國國債,推高了金融機構融資成本,加劇了整個金融體系的流動性風險。隨著美歐經濟衰退的概率加大,歐美金融體系風險可能不斷增高的前景會導致普遍的信心缺失,從而引起連鎖性的緊縮反應。這對于受長期低利率支撐且監管松懈的美歐金融市場是巨大的挑戰。

              其次,美歐監管打破規則的不確定性增加。美國政府為硅谷銀行所有客戶提供了市場意料之外的幫助,債權人和股東付出了代價。瑞信AT1債券投資人也成為唯一輸家。這種危機狀態下規則由政府隨意改變的風險,會增加投資者的擔憂,他們不僅可能要撤離市場,而且也可能導致金融機構采取類似融資方式補充資本的難度將大幅上升。

              其三,美歐金融武器化后的信用損失。俄烏沖突后,西方國家以金融為武器對俄羅斯政府和企業家進行了制裁,凍結了他們在西方銀行的資產。這令大部分發展中國家央行和投資者感到擔憂,持續將資產轉移到更安全的地區。現在,由于美歐金融風險的升高,資金搬遷可能會加速。

              即使歐美央行釋放出流動性以避免危機蔓延,但是,這并不會解決根本問題。隨著美歐經濟衰退的可能性增加,過去幾年美歐制造的資產泡沫深度體系化后,任何一個局部都可能再次發生危機,市場對美歐金融體系的信心會繼續下行,現在仍然不知道這一輪風波何時停止。

              (文章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關鍵詞:
              責任編輯:zN_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