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際 > 正文
              二十國集團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落幕 全球性政策制定與合作有待繼續加強
              2023-02-28 09:37:26 來源:

              本報記者劉燕春子

              自2020年新冠疫情發生后,全球經濟始終被多重不確定性以及風險所包圍。在剛剛過去的2022年,受到俄烏沖突的影響,全球通脹水平持續攀升。為應對高企的通脹,美聯儲以及歐洲央行等多數發達經濟體央行開始實施強有力的緊縮貨幣政策,同步收緊貨幣政策給全球經濟帶來的負面沖擊逐步顯現。


              (資料圖片)

              另外,美聯儲不斷加息令美元走強,這導致部分擁有高額美元債務的新興市場經濟體陷入債務困境,全球債務風險再度加劇。與此同時,全球極端天氣與氣候災害頻發,嚴重威脅到了全人類的生命以及財產安全。而能源以及糧食供應危機也在俄烏沖突中愈發顯現。

              全球性的問題需要國際社會攜手共同解決。尤其是在當前全球經濟面臨多重風險的關鍵時刻,全球政策合作變得越發重要。2023年2月23日至25日,二十國集團(G20)在印度班加羅爾召開今年首次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以下簡稱“會議”),討論了全球經濟形勢、國際金融架構、可持續金融、金融部門改革與普惠金融、全球衛生、基礎設施投資、國際稅收等議題的全年工作安排。

              會議提出,自上次會議以來,全球經濟前景略有改善,但增長仍然緩慢,經濟下行風險依然存在。通脹水平上升、疫情卷土重來和融資條件收緊等風險可能加劇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的債務脆弱性。

              疫情、高通脹、緊縮貨幣政策以及高企的債務,均是當前全球經濟面臨的重大挑戰。在本次會議召開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撰文表示,今年將是充滿挑戰的一年。但隨著通貨膨脹率下降,經濟增長觸底回升,這可能代表著一個轉折點。

              當前,高企的通脹仍是全球經濟面臨的重要挑戰。盡管近期美歐的通脹水平有所下降,但總體而言其通脹依然較為頑固,距離回到美聯儲以及歐洲央行設定的2%通脹目標仍有相當大的一段距離。數據顯示,美國1月個人消費支出(PCE)物價指數環比上漲0.6%,為2022年6月以來最大漲幅,PCE物價指數同比大幅上升5.4%。另外,核心PCE物價指數環比上漲0.6%,為2022年8月以來最大漲幅,同比上漲4.7%。

              而這也就意味著美聯儲以及歐洲央行仍將繼續支持緊縮的貨幣政策。近期,美聯儲以及歐洲央行的多位官員發表了偏向“鷹”派的言論,克利夫蘭聯儲行長梅斯特表示,她對最新一輪強勁的美國通脹數據并不感到驚訝。這再次提醒,美聯儲仍然需要進一步加息,以降低物價上漲的壓力。而波士頓聯儲行長柯林斯也表示,需要繼續加息以抑制美國的高通脹。另外,歐洲央行行長拉加德日前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完全有理由相信歐洲央行將在3月份加息50個基點。

              而平衡和解決好財政政策、貨幣政策以及債務重組問題,則是支持脆弱群體的重點所在。格奧爾基耶娃提出,在世界各地,由于高昂的生活成本,許多家庭難以維持生計。數百萬人買不起取暖或做飯的燃料。連續不斷地沖擊加劇了貧困。盡管糧食價格有所緩解,但79個國家仍有創紀錄的3.49億人面臨嚴重的糧食不安全問題。因此,支持弱勢群體在所有國家都至關重要。

              具體而言,格奧爾基耶娃認為,在財政政策方面,財政措施應該是暫時的,并集中于保護那些最需要幫助的人——這一直是很好的做法,而在各國努力應對日益有限的資源和更高的債務時,這一點更為重要。在大多數國家,有針對性的措施需要與逐步的財政緊縮相結合,以重建緩沖并確保債務的可持續性。

              在貨幣政策方面,政策制定者必須注意對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的不利溢出效應——包括美元走強和資本外流。盡管自上次G20會議召開以來,金融狀況有所改善,但借貸成本上升加劇了背負沉重外債負擔的經濟體的脆弱性。約15%的低收入國家處于債務困境,另有45%的低收入國家面臨債務困境的高風險。在新興經濟體中,約25%的國家面臨高風險,面臨“類似違約”的借貸利差。

              面對全球性的挑戰,國際政策合作變得更加重要。會議表示,二十國集團強調需要精心制定貨幣、財政和結構性政策,以促進經濟增長,維持全球宏觀經濟和金融穩定。此外,二十國集團將繼續加強宏觀政策合作,支持推進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

              (文章來源:金融時報)

              關鍵詞:
              責任編輯:zN_2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