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際 > 正文
              2023新能源車市觀察③丨搶訂單 拓基地 中國品牌欲叩開歐美和東盟新市場
              2023-02-06 16:48:06 來源:

              編者按

              按照財政部等四部門通知,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政策已于2022年12月31日終止,延續了13年的“國補”正式退出歷史舞臺。加之特斯拉高舉“價格屠刀”的沖擊下,2023年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將何去何從?近日,上游新聞記者將深入市場,對2023年新能源車市走勢進行探究。


              (資料圖)

              全年出口量突破300萬輛、趕超德國直追日本……2022年,中國汽車出口再次實現跨越式增長,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績單。央視財經報道稱,目前在歐洲,每10臺新能源汽車中就有1臺來自中國。新年伊始,蔚來、小鵬、長安汽車、長城汽車等自主品牌就按捺不住熱情,早早拋出今年的”出海計劃。

              新能源車將成新增點

              中汽協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汽車出口達311.1萬輛,同比增長54.4%,已經超越了德國,排名世界第二,僅次于日本。而中國汽車出口增長的主要動力就是新能源汽車。2022年,新能源車出口總量達67.9萬輛,同比大增1.2倍,增速超過了汽車出口的整體增速。在全年出口的汽車中,新能源占比達到了21.83%。

              小鵬汽車強調今年是其出海起點之年。何小鵬公開表示,“以2023年為起點,小鵬汽車會真正從中國走向全球。在未來五年,小鵬汽車將會推出5款面向全球的智能汽車。”

              歐洲是蔚來汽車出海的第一站。早在2021年5月,蔚來汽車就發布了挪威戰略。2022年9月,蔚來汽車在匈牙利投資建設的蔚來能源歐洲工廠首座換電站正式下線。ET5則預計將于今年春季登陸德國市場。不僅是歐洲市場,據媒體報道,蔚來汽車正招聘多個美國生產制造相關崗位人才,或將在美國建廠。李斌曾表示過,到2025年計劃還將蔚來的銷售擴展到包括美國、日本、澳大利亞和阿聯酋等國家和地區在內的全球25個國家和地區。

              不只是造車新勢力,長安汽車、長城汽車、比亞迪等也在加速海外市場的擴張步伐。

              ”無基地不海外,無海外不長安。長安汽車黨委書記、董事長朱華榮就透露,長安汽車除了目前在墨西哥、埃及等國家擁有6座工廠,還正在逐步向智利、GCC等較大市場擴展,積極推進右舵產品向澳新及東盟市場的導入,以及新能源產品向歐洲市場的導入。未來2—3年,長安汽車將在海外設立2~3個總部基地。

              按長安汽車規劃:到2025年,力爭銷量實現400萬輛,其中海外銷售占比15%;到2030年,力爭完成銷售團隊500萬輛,海外銷售占比30%。

              中汽協預測,保守估計,2023年中國汽車出口有望實現20%的增長。更有企業樂觀判斷,2023年,中國汽車出口有望達到400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出口將成為中國汽車出口增長的重要貢獻者。

              進軍歐美及東盟“新”市場

              隨著我國自主品牌的崛起以及全球市場對新能源汽車的認可,“傳統汽車大本營”歐洲和東盟也漸漸成為車企們眼中的“香餑餑”。

              乘聯會統計數據顯示,去年,我國前三大汽車出口市場分別是墨西哥、沙特和比利時,出口量均突破20萬輛;緊隨其后的英國、智利和澳大利亞,也逐漸成為我國汽車出口的主要目標市場。

              積極擁抱新能源汽車的東盟國家,恰好是其布局的優選地。2021年2月,新加坡政府公布了綠色發展藍圖。

              泰國頒布政策,明確“在2030年前,純電動汽車在所有新車登記中占50%”的新計劃,還提出到2030年,公共快速充電站可提供12000個快充充電頭,建成1450個充電站;菲律賓要求國內公共交通企業把自身旗下純電車的比例提升到5%以上;印度尼西亞計劃從明年開始為電動汽車提供補貼,希望2025年電動汽車用戶達到250萬。

              “東盟現在是中國最大的貿易伙伴,RCEP的實施會加速各方布局東盟市場。”重慶進出口商會副會長羅亞表示,新能源汽車品牌此刻去東盟正好搶占先機。

              去年12月初,中新(重慶)多式聯運物流發展有限公司(下稱中新多式聯運公司)完成了首票新能源汽車出口業務——把50輛賽力斯新能源汽車交付到新加坡客戶手中。

              小康進出口公司總經理張興燕介紹,后續,他們將在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等新能源汽車基礎較好的市場,逐步導入中高端智能電動汽車。

              鑫源集團執行總裁周江文介紹,目前在東盟的新能源商用車,重慶車企還是占據了主流。鑫源集團出口到東盟的新能源汽車超過5000臺,主要是面包車、卡車、MPV等,市場主要包括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越南等。

              長城汽車則在去年底選擇與當地SQ集團旗下的匯鴻汽車合作,共同開拓菲律賓市場,并明確了未來主攻產品路線為SUV和皮卡等車型。

              一些零部件企業也在不斷加入“東盟全家桶”。比如國軒高科、億緯鋰能、寧德時代、蔚藍鋰芯等,都已經宣布在東南亞建廠。

              除了東盟外,歐洲也是其另一個“目的地”。

              近幾個月來,長城汽車動作頻頻,出海戰略步伐橫跨歐洲、南亞、東盟、拉美、中東、非洲等多個區域。

              今年,長安汽車歐洲總部將正式投用,并將在東盟建立新基地,預計在2025年前投產。

              上游新聞記者嚴薇

              (文章來源:上游新聞)

              關鍵詞: 新能源車
              責任編輯:zN_0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