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際 > 正文
              今日視點:10年期國債收益率波動范圍擴大一倍 日本的貨幣政策要轉向了嗎
              2022-12-24 21:18:33 來源:


              (相關資料圖)

              12月20日,日本央行出乎意料地宣布,繼續把日本10年期國債收益率維持在-0.1%,但將把這一收益率波動范圍擴大一倍,從原來的±0.25擴大到±0.5.由于日本的10年期國債收益率是其貨幣的基準利率,這意味著日本的基準利率未來有了較大的加息空間。盡管日本央行宣布這是出于平滑不同期限國債收益率的需要,并非是要退出寬松性貨幣政策。但在美聯儲以及全球主要央行都在持續加息的背景下,市場還是擔心這是日本貨幣政策轉向的信號:日本將在明年尾隨西方主要國家進入加息通道。

              對此,筆者的看法是,這實質是一種預期管理策略,日本央行在短時間內未必會進入加息通道,但會對投資者的預期產生影響,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貨幣政策的靈活性。主要依據是:由于超寬松貨幣政策的長期運用使得市場預期過于穩定,使得日本的貨幣政策積重難返,面臨難以正常化的剛性后果。

              日本為擺脫經濟低迷,自1999年起就開始實施“零利率”的寬松貨幣政策。2012年安倍晉三執政后,推行以刺激性政策為主的“安倍經濟學”,日本央行在零利率的基礎上,進一步搞量化寬松政策,但經濟仍然沒有明顯起色。故在2016年,現任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又引入“負利率下量化寬松政策”,宣布將基準利率定為-0.1%,并借鑒美聯儲的做法,通過買賣國債來控制10年期國債收益率波動在±0.25較小的范圍內來實現這一目標。此后,這一政策一直維持到現在。

              這一政策盡管對刺激長期投資和鼓勵出口產生了一定積極的影響,但也帶來了兩個尾大不掉的后果:

              一是調動了日本普通民眾投資購房的積極性,大幅提高了浮動利率抵押貸款的規模。由于負利率的實施,日本浮動利率抵押貸款利率只有0.3%,遠低于35期固定利率抵押貸款1.5%的利率,這使得當前日本待歸還住房貸款中接近70%都是浮動利率抵押貸款。盡管這些貸款確實讓日本的房地產趨于穩定,房價方面,從2012年到2021年日本房價總共上漲了57.6%。最近幾年,在經濟低迷并疊加疫情沖擊下,普通民眾收入下降,若提高利率將會極大打擊脆弱的貸款人,并進而影響商業銀行資產質量,形成金融風險。故只能繼續維持這一利率水平。

              二是調動了各類投資者進行日元利差套利的積極性,造成日本資本輸出規模巨大。由于日元利率長期低于國際金融市場利率2-3個百分點,這為進行利差套利交易提供了空間:投資者以較低利率借入日元,然后兌換成美元或其他外幣,并購買收益率較高的美國或歐洲國家債券,就可以獲取穩定的利差收益。特別是,當大量資金參與這一交易時,還會在外匯市場讓日元貶值,從而又能取得投資期間內的匯差收益。這使得日元利差套利交易變成了簡單且無風險的理想投資方式,不僅吸引了專業投資機構,也使大量的日本散戶投資者投身其中。這些散戶投資者主要為日本的家庭主婦,故又被稱為“渡邊太太”,類似于我國的黃金大媽。由于參與者眾多,根據國際清算銀行的相關數據,估計日元套利資金已經高達1萬億美元,接近日本GDP的五分之一。盡管這些套利資金讓日元貶值,對于促進日本出口有利,但很大程度上事實證明,日本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無法更好地起到刺激本國經濟的作用。

              因此,當日本央行宣布維持負利率不變,但擴大了波動范圍后,首先影響的是利差套利投資者的預期,他們不再認為日元利差套利是無風險投資。故我們看到,在日本央行宣布上述政策后,國際金融市場上出現了拋售美債的行為,使得美債價格下降,收益率上升,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上漲近11個基點至3.692%,30年期國債收益率上漲12個基點至3.745%;同時,部分套利資本回流日本,并導致日元對美元升值了4.1496%,至131.2日元對1美元。

              另一方面,為了穩定國內抵押貸款民眾的預期,日本央行在宣布擴大利率波動范圍的同時,還承諾將大幅增加每月10年期國債的購買規模,從目前計劃的7.3萬億日元增加到9萬億日元,繼續維持其超寬松的貨幣政策。

              短期看,這一政策預期管理的效果還是比較明顯。但長期來看,由于較大的通貨膨脹壓力,日本的貨幣政策也不得不開啟艱難轉向。

              (文章來源:新京報)

              責任編輯:zN_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