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已經接近尾聲。今年年初,俄烏沖突的發生令全球經濟備受打擊,能源價格大幅上漲導致美歐等發達經濟體通脹水平節節攀升。為抑制高企的通脹,美聯儲、英國央行以及歐洲央行紛紛開啟加息模式,一時間全球利率水平快速上升,流動性迅速收緊。發達經濟體央行同步快速收緊貨幣政策的行動給全球經濟施加了顯著的下行壓力。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以及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等多個國際機構在最新的預測中均下調了對明年全球經濟增長的預期,全球經濟衰退風險進一步增加。
發達經濟體央行頻繁加息
(資料圖片)
為應對持續走高的通脹,在近一年的時間中,多個發達經濟體央行連續大幅加息。加拿大央行更是成為七國集團(G7)中首個選擇加息100個基點的央行。今年3月,美聯儲正式開始加息。截至今年12月,美聯儲已經累計加息425個基點,目前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已經上調到4.25%至4.5%之間。而一直以來以“鴿”派著稱的日本央行,也在12月貨幣政策會議上宣布,把日本10年期國債收益率的波動區間上限從目前的0.25%左右上調至0.5%左右。雖然日本央行并未直接加息,但市場普遍將日本央行的這一舉動解讀為“事實上的加息”。
相比美聯儲的積極行動,同為發達經濟體央行的歐洲央行在今年7月才正式開始加息,選擇在7月加息50個基點,在擺脫負利率后又在9月和10月進一步擴大了加息幅度至75個基點。在12月的貨幣政策會議上,歐洲央行選擇加息50個基點,三大利率水平進一步上升。另外,英國央行從2021年12月就已開始加息。在今年12月的貨幣政策會議上,英國央行宣布加息50個基點,將關鍵利率水平由3%上調至3.5%,并且表示未來可能會進一步加息。
全球經濟承壓
值得注意的是,美聯儲等發達經濟體央行在以加息抗擊通脹的過程中,損害了經濟的增長前景。美聯儲、歐洲央行以及英國央行均已意識到持續的加息行動給自身經濟帶來的不確定性以及風險。歐洲央行就曾在10月貨幣政策會議紀要中提出,雖然歐洲央行已經看到了歐元區經濟活動將在未來幾個季度大幅放緩的風險,但是鑒于通脹水平依然偏向上行,因此預計仍將進一步提高利率,以確保通脹能夠及時回歸2%的目標水平。
在促進經濟增長與抗擊通脹之間,大多數的發達經濟體央行選擇了后者。而發達經濟體央行同步收緊貨幣政策的行動已經給全球經濟帶來了不小的下行壓力。OECD在11月最新發布的經濟展望報告中預計,2023年世界經濟增速將下降到2.2%,到2024年反彈到2.7%。
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程實在接受《金融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發達經濟體央行同步收緊貨幣政策對全球經濟帶來幾方面影響,一是加劇全球經濟衰退風險。以美國為例,20世紀60年代以來,美國11次加息周期中有8次使經濟陷入深度衰退,其余3次實現經濟“軟著陸”,但當時的加息幅度遠低于當前程度。據測算,美聯儲若堅持將通脹控制在2%的目標值,美國失業率將突破6%。這意味著經濟“硬著陸”不可避免。若歐美經濟因持續加息陷入衰退,失業增加,這將大概率導致全球貿易進一步降溫,新興市場出口國將受到來自外需下滑的沖擊。
二是緊縮的貨幣政策可能激化財政赤字,引發金融市場風險。英國養老金危機反映了全球主要央行一方面為了抑制通脹持續緊縮政策,另一方面政府因社會動蕩則希望通過財政刺激穩定就業。財政與貨幣政策之間的矛盾激化會放大市場恐慌情緒,造成金融市場短期劇烈波動,誘發潛在系統性風險。
三是新興市場及發展中國家或陷入滯脹。當前全球主要新興市場及發展中國家仍面臨不小的通脹壓力。盡管12月美國放緩加息釋放了部分新興市場國家的債務壓力 (如埃及和尼日利亞),但規模較小的新興經濟體和多數發展中國家要實現債務可持續性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根據IMF的數據,2022年超過30%的新興市場國家和60%的低收入國家已經處于或接近過度負債的狀態。這意味著,若這些國家進一步追隨歐美央行加息,或將造成償債成本進一步抬升,私人投資和居民消費進一步下滑。因此,陷入過度負債的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不得不高度警惕未來經濟存在的滯脹風險。
景順首席全球市場策略師克里斯蒂娜·霍珀分析認為,過去一年大多數主要經濟體同步收緊貨幣政策,這是過去50年來從未發生過的事情,這對各種資產類別的影響也是巨大的。明年主要有兩個因素影響經濟的前景,第一個是美聯儲和其他各國央行接下來會如何實施貨幣政策;第二個是通脹的情況。
加息節奏趨緩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美聯儲等主要發達經濟體央行在今年連續大幅加息,但從目前的行動以及表態來看,放緩加息正在發生。事實上,美聯儲在11月貨幣政策會議上就已經向市場傳遞出準備降低加息幅度的信號。在12月貨幣政策會議上,美聯儲宣布加息50個基點,較此前連續4次75個基點的加息幅度有所放緩。
歐洲央行方面,其整體加息力度不如美聯儲,而在12月貨幣政策會議上,歐洲央行宣布加息50個基點,低于此前9月和10月加息75個基點的幅度。有分析人士提出,歐洲央行12月放緩加息步伐表明,通脹已顯示出見頂跡象,并且經濟衰退隱現。另外,英國央行也在12月放緩加息至50個基點。有部分經濟學家認為,英國央行可能最快在明年第一季度結束其加息行動。
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副研究員陳放在接受《金融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近期,美聯儲、歐洲央行、英國央行、加拿大央行等全球多個主要經濟體央行都釋放了放緩加息節奏的信號,其背后主要存在三層考量。首先,通脹已經出現拐點,表明緊縮的貨幣政策已經取得一定的效果。本輪加息周期的主要目的是抑制通脹,當下美國通脹已經連續2個月超預期下跌,歐元區和英國的通脹也在11月出現拐點。因此,各國央行有理由放緩加息節奏,進一步評估貨幣政策效果。
其次,本輪快速加息已經對經濟產生較大下行壓力。雖然全球主要經濟體的失業率仍處于較低水平,但是美國、歐元區、日本、英國、韓國等經濟體的11月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均已跌至榮枯線以下,表明制造業景氣度下行,經濟增長預期較為悲觀。貨幣政策不僅需要維護物價穩定,也需要兼顧經濟增長。因此,各國央行需要放緩加息節奏來改善社會預期,提振生產者和消費者的信心。
最后,經過本輪快速加息后,各國金融市場流動性大幅收緊,增加信用危機。由于利率水平上升,企業端和居民端的再融資壓力增大。隨著金融資產和房地產估值的持續下滑,抵押品對信用的支持不斷減弱,一些信用水平較低的企業或個人可能面臨破產風險。因此,為了維持金融系統穩定,各國央行需要放緩加息節奏,讓實體經濟“緩一口氣”。
“2023年上半年,全球經濟大概率面臨更加緊縮的貨幣政策環境。根據美聯儲12月議息會議發布的點陣圖,美聯儲大概率將在2023年加息兩到3次。在美國提高政策利率水平的情況下,各國為了平衡外匯市場波動、減緩資金外流速度,多會選擇將本國政策利率維持在一個相對較高的水平。這就意味著至少在2023年上半年多數經濟體貨幣政策環境仍在收緊。但是,隨著全球經濟逐漸步入衰退,2023年下半年各國央行可能會著手調整貨幣政策。根據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聯儲觀察工具’(CME FedWatch Tool),當前的市場交易力量預計美聯儲貨幣政策的拐點將出現在2023年11月的議息會議上。因此,從全年來看,2023年全球貨幣政策環境將前緊后松。”陳放說。
(文章來源:金融時報)

-
都市情感懸疑劇《不期而至》熱播 彭冠英和蔡文靜二度合作由《陽光之下》原班人馬打造的都市情感懸疑劇《不期而至》正在優酷熱播。劇集將懸疑與都市情感相結合,彭冠英和蔡文靜二度合...
-
現實題材劇《風吹半夏》周日首播 趙麗穎歐豪李光潔聯手搞事業現實題材劇《風吹半夏》將于周日(27日)首播,劇集聚焦鋼鐵行業,趙麗穎、歐豪、李光潔將聯手搞事業。之前,作家阿耐的小說被...
-
《會畫少年的天空》:60位青年畫家將首次被推至熒屏國內首檔聚焦美術領域的綜藝《會畫少年的天空》于11月25日起每周五晚播出。60位青年畫家將首次被推至熒屏前,由來自不同領域...
-
紀錄片《風味人間4·谷物星球》24日開播 探究食物與人的共同聯結美食探索紀錄片《風味人間4·谷物星球》24日開播。本季節目跨越山海,回歸食材本源,細述人類食物的基礎——谷物,在一粒粒種...
-
吳亦凡公開宣判:吳亦凡一審被判13年 附加驅逐出境是真的嗎?吳亦凡案一審宣判,服刑完再被驅逐出境是真的嗎?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官方(11月25日)消息,2022年11月25日上午,朝陽法院一審...
-
都市情感懸疑劇《不期而至》熱播 彭冠英和蔡文靜二度合作
2022-12-01 20:33:05
-
現實題材劇《風吹半夏》周日首播 趙麗穎歐豪李光潔聯手搞事業
2022-12-01 20:31:29
-
《會畫少年的天空》:60位青年畫家將首次被推至熒屏
2022-12-01 20:29:48
-
紀錄片《風味人間4·谷物星球》24日開播 探究食物與人的共同聯結
2022-12-01 20:26:13
-
吳亦凡公開宣判:吳亦凡一審被判13年 附加驅逐出境是真的嗎?
2022-11-25 16:4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