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際 > 正文
              每日消息!流動性是生命線
              2023-05-09 08:29:56 來源:

              發端于硅谷銀行的美國銀行業風波仍在持續發酵。


              (資料圖)

              當地時間5月1日,在流動性危機中苦苦掙扎許久的第一共和銀行被加利福尼亞州金融保護和創新部(DFPI)關閉。DFPI指定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接管第一共和銀行,FDIC接受了來自摩根大通的收購要約,由摩根大通承接第一共和銀行的全部存款和大部分資產。

              成立于1985年的第一共和銀行關閉前在美國8個州擁有84個分支機構。盡管資產規模與已經破產的硅谷銀行相近,但不同于后者,第一共和銀行擁有較為健康的資產負債結構。這也是在硅谷銀行破產風險擴散后,深受流動性危機困擾的第一共和銀行能夠獲得美國大型銀行救助的重要原因。

              然而,外部資金的注入并沒有改變第一共和銀行因為存款快速流失而陷于流動性危機的現實,反而是因為需要依靠外部資金支持維系運營的情況,將第一共和銀行的負債成本大幅拉升。短時間內,低成本資金大量流出,而流入的資金成本又偏高,第一共和銀行的負債壓力持續攀升。

              依靠外部資金支持維系運營暴露了第一共和銀行存在的問題。獲得外部流動性支持一方面意味著其所面臨的同業融資風險會上升;另一方面也代表著第一共和銀行已經很難依靠自身“造血”能力扭轉頹勢。

              雖然來自美國大型銀行的救助性存款幫助第一共和銀行躲過了最初的危機,但需要依賴外部流動性支持而生存,卻又無力長期負擔外部流動性支持的高成本,最終還是使得第一共和銀行走向倒閉。

              在這場風波中,我們需要思考的是,流動性之于商業銀行,到底有多重要。

              流動性是商業銀行以合理成本及時獲得充足資金,用于償付到期債務、履行其他支付義務和滿足正常業務開展的其他資金需求的能力,是商業銀行的生命線。保持適度的流動性是商業銀行流動性管理所追求的目標,也是三性原則的重要內容。

              最新公布的2023年一季報數據顯示,我國上市銀行在流動性方面始終保持著較為健康的發展態勢。但作為具有經營風險的機構,銀行業始終不能忽視流動性風險管理。

              做好流動性風險管理,需要商業銀行建立健全相應風險管理體系。完備的流動性風險管理體系要求商業銀行具有明確的職能人員分工、順暢的信息報告路線和有效的風險監測識別體系,并有相配套的管理考核機制。這就需要商業銀行根據自身情況制定符合自身特點的管理制度和考核制度,流動性風險管理職能人員要自上而下做好本職工作,持續關注流動性風險狀況,及時發現、報告并處理出現的流動性風險。定期組織開展流動性風險壓力測試及流動性風險應急計劃的測試和評估,根據測試結果及時對管理策略進行調整。

              做好流動性風險管理,需要商業銀行堅持管理思路的與時俱進。在互聯網時代,能夠對商業銀行經營管理帶來沖擊的負面輿情的傳播速度,要遠遠快于在不利于經營發展的因素出現后,監管及商業銀行自身的應對和處理速度。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對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這就需要商業銀行審時度勢,根據外部環境的發展變化,對管理思路和管理制度進行動態調整。在風險可控的情況下,縮短決策鏈條,提高決策效率。

              做好流動性風險管理,需要商業銀行穩定并多元化拓展融資渠道。第一共和銀行倒閉前的自救和他救,都有值得思考和借鑒的內容。對于信心比黃金更重要的銀行業而言,急劇升溫的市場恐慌情緒和隨之而來的信心危機,足以摧毀一家經營尚可的中型銀行。因此,穩定投資者信心是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的必修課。足夠穩定的融資來源和較為豐富的融資渠道是讓投資者對銀行經營保持信心的關鍵。這就需要商業銀行準確判斷自身融資需求狀況,對融資可得來源有清晰的把握。加強負債品種、期限、交易對手、幣種、融資抵(質)押品和融資市場等的集中度管理和融資渠道管理。保有足夠數額的無變現障礙資產。合理發展的同業業務能夠讓商業銀行在遇到危機時得到支持,但同業業務需要堅持適度原則,避免形成過度依賴。

              (文章來源:金融時報)

              關鍵詞:
              責任編輯:zN_0953